第105部分 (第2/4页)

变,管理太多,统治不足,自己当自己的内阁大臣,极善于用一些点滴之物来阻碍思想的潮流,在教化、整顿和组织等方面的真正创造力中,夹杂着一种说不出的循规蹈矩、斤斤计较的思想作风。一个王朝的创始者和享有人,有些地方象查理大帝,有些地方又象个书吏,总之,是个卓越非凡的人物,是个能在法国群情惶惑的情况下建立政权并在欧洲心怀嫉妒的情况下巩固势力的亲王。路易一菲力浦将被列入他这一世纪中杰出人物之行列,并且,假使他稍稍爱慕荣誉,假使他热爱伟大事物的感情能和他热爱实用事物的感情相一致,他还可以脐身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统治者之列。

路易一菲力浦生得英俊优雅,老了之后,仍然有风采;他不一定会受到全国人的赞美,却为一般老百姓所好感;他能讨人喜欢。他有这么一种天赋:魅力。他并不太威严,虽是国王,却不戴王冕,虽是老人,却没有白头发。他的态度是旧时代的,习惯却是新时代的,他是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混合体,正适合一八三○的要求。路易一菲力浦代表玉权占统治地位的过渡时期,他保留古代的语音和写法,用它来为新思想服务,他爱波兰和匈牙利,但却常写成 Po1onois,说成 hongrak,①他象查理十世那样,穿一身国民自卫军的制服,象拿破仑那样,佩一条荣誉勋章的勋标。

他上礼拜堂的时候少,从不去打猎,绝不去歌剧院。不受教士、养狗官和舞女的腐蚀,这和他在资产阶级中的声望是有关系的。他没有侍臣。出门时,他胳膊下常夹着一把雨伞,这雨伞一直是他头顶上的光轮。他能干一点泥瓦工的活儿,也懂一点园艺,也懂一点医道,他曾为一个从马背上摔下来的车夫放过血,路易一菲力浦身上老揣着一把手术刀,正如享利三世老揣着一把匕首一样。保王派常嘲笑这国王,笑他是第一个用放血来治病的国王。在历史对路易一菲力浦的谴责方面,有一个减法要做。有对王权的申讨,有对王政的申讨,也有对国王的申讨,三笔账,每一笔的总数都不一样。民主权利被废除,进步成了第二位利益,市民的抗议被暴力平息,起义被武装镇压,骚乱被刺刀戳穿,特兰斯诺南街①。军事委员会,真正的国家被合法的国家所吞并,和三十万特权人物对半分账的政策,是王权的业绩;比利时被拒绝,阿尔及利亚被过分猛烈地征服,并且,就象英国对待印度那样,野蛮手段多于文明方法,对阿布德一艾尔一喀德②的背信,白莱伊,德茨被收买,卜利查受赔偿,这些是王政的业绩;家庭重于国家的政策,这是国王的业绩。

从上可以看出,清理账目之后,国玉的负担便减轻了。他的大缺点是:在代表法国时,他过分谦逊了。

①正确的拼法应为 pOlonsls(波兰人),hongrOi.(匈牙利人)①一八三四年四月十四日,政府军曾在巴黎特兰斯诺南街屠杀起义人民。

②阿布德一艾尔一喀德(AHelkandet,1808一 1883),一八三二年至一八四七年阿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斗争的领袖。

这缺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来谈谈。

作为一个国王,路易一菲力浦,他过于看重了父职;人们希望能把一个家庭孵化为一个朝代,而他却处处胆小怕事,不敢有所作为;从而产生了太多的畏缩害怕,使这具有七月十四日民权传统和奥斯特里茨军事传统的民族对其生厌。

此外,如果我们把那些应当首先履行的公共义务先搁下不谈,路易一菲力浦对他家庭的那种深厚的关心是和他那一家人相称的。他那一家人,德才兼备,值得敬佩。路易一菲力浦的一个女儿,玛丽?德?奥尔良,把她的族名带进了艺坛,正如查理?德?奥尔良把它送上了诗坛。她激情洋溢地塑造过一尊石像,名字叫《贞德》。路易一菲力浦的两个儿子曾从梅特涅的口里听到过这样一句带蛊惑性的恭维话:“这是两个不多见的青年,也是两个没见到过的王子。”

这便是路易一菲力浦不减一分也不增一分的真情实况。一心要成为一个平等亲王,身上具有王朝复辟革命之间的矛盾,有在政权上安定人心的那种令人担忧的革命倾向,这些便是路易一菲力浦在一八三○的幸运;人和时势之间从来不曾有过比这更适当的配合;各得其所,而且具体实现。这就是路易一菲力浦在一八三○的好运气。此外,流亡,也成了他登上王位的大好条件。他曾被流放,四处奔波,受尽贫苦。他曾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在瑞士,这个法国最富有的亲王采地的继承者曾靠卖掉一 匹老马来填饱肚子。他曾在赖兴诺为人补习数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