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2/4页)

们根本考虑都没考虑过。、

那么能动脑筋的也只有殖民地了,问题是1889年大家刚签了《英德萨摩亚-非洲条约》,现在德国人手上的殖民地也都是绝对不能碰的。自己之前想要的,能要到的都已经到手了。那算了,我也不去触这个霉头了,你们自己爱怎样怎样吧。

英国人一撤,法国人更加独木难支了,法国国内民众对于议会无能群情激愤,而法国国内的骚动又进一步拖累了经济。1892年底的法国在外交上可算是丢尽了脸,而短视的民众再次让法国政府换了一位总理,埃米勒·卢贝结果比自己历史上还少当了1个月总理。

不过也因为这件事让法国人有台阶下了,我们总理都换了,那么他之前的政策就都不算数了,我们就这么算了吧。

德国人这次让法国人吃了一个大亏,不过,外交谈判嘛,态度要强硬,手段要灵活。德国人一看法国人缩了,立刻借坡下驴,集结的部队立刻返回。并且邀请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来柏林开会。奥匈没了,欧洲五大列强势力划分也得变,我们是不是要稍微商量一下?

奥匈没了,德国现在实力最强的盟友也就一个意大利了,因此德国人决定给意大利一点甜头,让提升一下意大利的地位,好让他能填补奥匈的位置,也好能在欧洲事务上说得上话。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意大利不当列强。二战那些关于意大利的段子有多少是造谣约亨也懒得一一分辩了。但是一战意大利虽然没有多少辉煌的胜利,但是在南线牵制了德奥大量的兵力,而在奥意边境那超过700公里的绵延山区里,意大利山地步兵的表现也值得称道。

更重要意大利海军实打实的将奥匈海军封锁在亚得里亚海里动弹不得,如果奥意联手,有着10艘无畏舰的海军力量将当之无愧的是地中海最强势力,所以哪怕为了意大利海军也是要坚决争取的。

原本对于意大利的加入法国是反对的。不过现在意大利好歹有着世界第四海军,加上德国力挺,而英国人也愿意看到在地中海有人和法国人别苗头,也是赞同的,因此意大利顺利列席。

好人自然是德国人做了,意大利也很识趣,没有乘着奥匈解体想要把边境问题给解决了。对于蒂罗尔地区加入德国也是默认的。

会议在各怀鬼胎的状态下进行着,毕竟事情本来就是基本确定的,会议也就给是大家定个名分的。3天后,1892年的《柏林条约》出台。

条约确定了德意志帝国兼并上下奥地利、西里西亚、卡林西亚、摩拉维亚、萨尔茨堡、福拉尔贝格、蒂罗尔、施蒂利亚、卡尼鄂拉、滨海一共奥匈的11省份。

而较为偏远且不接壤的达尔马提亚省则“被加入”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另外将波黑地区交给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暂时”管理。

俄国人则得到了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两个省,同时在德国的支持下成为了黑海沿岸唯一的势力存在。

而意大利人能在这种会议上列席,并且在条约上签字就代表了欧洲列强承认了他的地位,这已经足够了。

而英国和法国,叫过来做个见证,尊重一下你们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而已。

第118章 别无选择

德国人也预料到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是那么干脆的接受这个条件,不到走投无路,哪个皇帝会选择退位啊?因此德国人决定断掉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最后的念想。

在阿尔贝蒂纳宫,德国注维也纳领事馆的另一位特使伯恩哈德·冯·比洛秘密拜见了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外面愤怒的指责军队无能的维也纳人不清楚,但是德国人可是清楚地很,如果奥匈的财政能在坚持1-2个月,结果可能就完全两样了。

因此作为奥匈陆军总司令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算不上是败军之将,这位在1866年库斯托扎战役中取得辉煌胜利的陆军元帅依然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势和影响力。

如果能够让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不再支持皇帝,那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将失去最后的支柱,那么除了退位,他别无选择。

为了让大公点头,德国伯恩哈德·冯·比洛将德国的计划告诉了大公,并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到。

“大公殿下,正如我所说的,按照这个计划,伟大的奥匈帝国将被一分为三,但是,玛丽皇储妃殿下将会成为奥地利和匈牙利女王,而斐迪南大公将会成为新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国王。三个国家的王冠依然属于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的荣光依然不曾褪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