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皇上是巴不得早点息事宁人,齐王也是,杨家更不会提。剩下的,各怀鬼胎,等着看上面的当权者们如何决定。

闹哄哄议论了一阵后,这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广陵王司马遹却因为这件事被推到了众人的视线内,成了朝廷最新话题人物。一帮老臣在杨骏的授意下,趁机上表请立司马遹为太子。

皇上现在是越来越机灵了,一句话就堵了那帮老家伙的嘴:“朕连皇后都未册立?就先册立太子?历朝历代,从未有过如此奇闻。”

言迄,拂袖而去。

老臣们顿时面面相觑。

因为他们也如杨骏一样,一向是没怎么把皇上放在眼里的,只当他是一尊摆在龙椅上的木偶。现在见皇上谈吐气势非同往日,一时都呆掉了。

过了一会儿后,才重新议论起来,这回,是商讨要不要册立皇后的事了。

这时候,我正在明光殿里琢磨着:我不害人,人却害我。既然如此,我也不需要装什么端庄贤淑的未来国母了,大家就赌赌看,看谁的手腕厉害。

气怒攻心之下,父亲的无耻和母亲的凶悍在我的身体里埋下的种子,似乎就要破土而去了。

如果我要反击的话,首先必须有帮手。哪些人可以做我的帮手呢?

贾氏家族中,只有贾模还堪一用,其余的几个都是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母亲的郭氏一族中,也只有一个舅舅郭彰现任青州府的知州。

只是这两个人现在都在外地,远水解不了近渴。猛然召回又实在没有理由,而且意图也过于明显,容易引起杨家的怀疑。

至于朝廷中,要说,我也不是完全没根基的。父亲在朝为官多年,一直大权在握,一度曾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先帝的心腹重臣,如裴秀、羊祜、王沉、荀勖等人,都和我父亲交情不错,那时候也常到我家走动的。

其中裴秀还是我的姨父,他的夫人是我母亲的亲姐姐。裴秀的儿子裴危,因著有《崇有论》而闻名天下,是个著名的才子,如今亦在朝为官。

只是官场的交情,人走茶凉,淡薄如纸。父亲去世后,这些人已经很少和我家来往了。除了姨父裴秀,据说曾奏本请皇上立后之外,其余的,都没见替我说过什么话。

不过,如果我真的跟杨家对抗起来的话,他们也不会成为我的敌人,关键时刻,兴许还能帮上忙——只要我肯许诺给他们足够的好处。

如果让他们选择站在谁的一边,他们也多半会选择我。他们现在的表现,只是迫于杨骏的淫威,并非真的心向杨家。

总之一句话: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太后党。

这样的人在朝臣中占的比例并不少,只要我能一举除掉杨家,他们立刻就会变成我和皇上的拥戴者。

除了政治势力外,最重要的还有军队力量。杨家虽然没有私人武装,但豪奴家丁,亦不下千数之众。没有几千兵马,是根本对付不了杨家的。

现在在京城的这三支军队,细数起来,我能调用的似乎不多。

楚王的兵马我不想用。他是个莽撞而又贪婪的人,要他办事,不仅不牢靠,还会招来无穷的索取。索取不成,必遭反噬。他的军队,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出动。

囤积在金镛城的汝南王的军队,也不见得很中用。汝南王自己平时总在京城,那里只有他的儿子东安公司马繇在照管着。

据说司马繇是个脓包,没什么能力,也没什么魄力。司马亮让他领兵,只不过因为他是司马亮的唯一的儿子,他没得选择,交给别人又不放心。

这两支宗室王的军队,囤积在京师附近的唯一好处,就是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真要让他们入京城,我还是很犹豫的。万一他们起了什么不良之心,那我不是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

剩下的,就只有禁军了。

可是禁军首领孟观和李肇,我又万分厌恶,也极度地不信任。他们是先皇的禁军,却帮杨骏拦路劫持先皇的遗诏。这样的不忠不义之人,根本不堪一用。

若不是为了对付杨骏,我早劝皇上把他们撤掉了。

想来想去,觉得一时之间并无良将,亦无良策。就算我再气恨杨家,在时机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我苦思对策的时候,杨家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

很快,他们就玩出了新花样。

杨骏突然破格提拔起了一位名叫刘豫的亲信担任禁军副统领。

刘豫出身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