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2/4页)

复恭对喜欢“摇头晃脑”的张浚已经看不上眼,根本就不理会他,还总是给他制造障碍,双方的关系已经撕破了脸无可挽回。

皇帝也没说什么,因为杨复恭已经过来了,远远的就开始行君臣之礼。

除了乘舆,杨复恭见了皇帝还算规矩,还有正事,皇帝也不和他计较了,召唤一声,杨复恭也加入了商议国事的行列。

杨复恭落座,皇帝立刻执行自己的封赏计划:“东都大胜,朕自然封赏,卫爱卿先给加一个谏议大夫;东都留守陈崮陈将军加授归德大将军;董爱卿加授归德大将军,授通议大夫;其他将士另行封赏,杨爱卿看这样如何?若可行,朕就颁旨,让吏部行文,枢密院通过。”

皇帝满是商量的口气,因为枢密院实际控制在杨复恭手里,谁知,杨复恭却不给皇帝面子,他竟一脸肃然的站起来:“陛下,东都大胜进行封赏本是应有之义,其他将士官员尚无疑义,只是董将军已经位列三品,再授通议大夫,这样不符合国体,外戚权威过重于国不利,请陛下三思。。。。。。”

谁也想不到,施施然而来,一向对皇帝恭顺的杨复恭竟然这样教训起了皇帝。就连皇帝自己都想不到,他愣住了,一时间,场面很尴尬。

户部尚书张浚眼睛一瞪就要发飙,一旁的工部尚书郑昌图一把抓住了张浚的手,狠狠的掐了他一下。

张浚徒然间明白了,文官们和宰相在看热闹,看来是要让皇帝和杨复恭对掐,无论谁胜谁败,都是文官的胜利。张浚恍惚起来,怪不得杨复恭最近这么翘尾巴几位大佬也不阻止,还对杨复恭安排的事情一路畅行无阻,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一点不给面子,皇帝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随后有些通红起来。

“董将军本来就是勋授三品,这加一品有何不可!凭借昔日血战潼谷关险些丧命,凭借这次东都大胜的斩获有何不可?”

“陛下,董将军毕竟是外戚,不如这样,给董将军加食一千户,授河阳刺史如何?”

杨复恭和皇帝的面红耳赤截然不同,他很平静,也不缺乏恭敬的姿态,就是。。。对董怀玉压制的太狠了。

。(未完待续。。)

第270章 为了反对而反对

压制董怀玉当然有原因,如果董怀玉不是董贵妃的兄长杨复恭也不会这样。

另外,杨复恭也很阴险,河阳还在张全义的控制之下。这的做了河阳刺史,董怀玉想要去上任就要拿下河阳,当然,以东都洛阳的实力拿下河阳没有问题,问题是拿下河阳以后怎么办?

河阳与洛阳距离并不远,只有不到百里,可河阳与洛阳之间还隔着一个邙岭,还有一条黄河。拿下河阳不难,严重的问题是怎么守住?河阳孤悬在黄河与邙岭之北,董怀玉占据河阳不但张全义不答应,朱全忠恐怕也不会答应,李克用的盟友河中的王重盈恐怕也要窥视。

三战之地,等于死地,东都增援起来难度之大可以想象,这等于让董怀玉去送死差不多。

杨复恭最近干的事不少,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无论怎么样,皇帝都是支持的态度,文官方面也是顺着皇帝。今天,杨复恭的阻挠让皇帝有些恼火了。

“举贤不避亲,董将军虽是外戚,可骁勇善战,天下皆知!朕的眼睛雪亮,此时就这么定了,朕做主了!”

皇帝毕竟年轻,也不知道迂回,这件事本来等于要讨价还价,一切商量着来,谁想到皇帝如此意气用事,就差没说出这是我李家天下,关你何事了!

这次杨复恭愣住了。

皇帝和杨复恭第一次出现严重分歧,文官们谁也不开口。一副乐见其成的模样。至于都有谁在幸灾乐祸,杨复恭也分不清,他有些懵了。皇帝怎么突然变成这样?这段时间一直脾气很好啊?对自己一直很支持。自己反对一下不算什么大事,完全可以商量吗?

场面很尴尬,文官希望看到这种尴尬,但最后还要解决,作为第一宰辅,萧遘看到火候差不多,他站起身:“陛下息怒。魏国公也是忠心体国。魏国公也体谅一下陛下任用贤能之心,我看就依陛下吧,我们还有大事情要商量。”

萧遘明显是偏向了皇帝。其让他文官岂能不看势,一看萧遘站出来,立刻对皇帝表示支持,纷纷附和萧遘。

至于后面。当然还有大事情。贡赋的问题估计杨复恭还要反对。

果不其然,杨复恭为了不犯众怒,也为了皇帝的面子,同意了皇帝对董怀玉的任命。紧跟着,皇帝说起了西川战事的难处,随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