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1/4页)

事浜蟆�

“不是姚开姚将军和毕忠毕将军也去增援西川了吗?朕听。。。陈郎中说,毕将军可是炸城好手,无坚不摧!加上山南西道,王指挥,还有岐国公所属各路兵马。用得到太长时间吗?”皇帝纳闷了,这么多兵马。已经过十万,兵精粮足,还赢不过一个陈敬瑄?

“陛下,据西川线报,成都府城背靠群山,府城全部是厚达几尺的巨石为基,毕将军虽擅长炸城,可也炸不开如此坚城。陈敬瑄在西川经营日久,兵马都是本地土著,人数上亦不少,守城并不吃亏,因此。。。。。。”

反正没几个人知道炸药的威力,也不知道姚开和毕忠在出工不出力的消耗王建,还在背后不停捣乱。这不能和皇帝说,杜让能和萧遘知道,其他人不知道,不过。。。难度要摆出来,只是很可惜,无坚不摧的炸城神话好像破灭了。

“诸卿所言公忠体国,朕允了!”皇帝理解了,既然这样就慢慢的来。

皇帝已经从宫廷事件中恢复过来,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天下局势,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江山社稷稳定。年轻的皇帝经历的事情很多,想一想曾经颠簸流离,想一想以前的不稳定,和这段时间比较,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皇帝允了,但不是最后的结果,除了朝堂文官,还有枢密院这一关,因为枢密院实际上才是管理军事和财政的最重要部门。枢密院同意不同意,这还很难说。

这烦心事随后再说,杜让能果断转移了话题:“东都之战结束了,陛下看是不是要封赏一番?”

前不久,趁着秋季来临,河阳的张全义不甘心失去东都洛阳。不过,不甘心的后果很严重。张全义领兵三万进攻洛阳,谁知,在洛阳城下拉开架势,仅仅半天时间就被陈崮手下的掷弹手炸得鬼哭狼嚎,紧跟着,董怀玉领兵出城,一直把张全义追到了河阳城内。

好在洛阳的骑兵被漫野的庄稼延缓了进攻脚步,不过张全义带领的士兵也损失过半。

这还不算完,正是秋收季节。没事可干的董怀玉当了一把好农民,他带领的士兵把河阳府附近的庄稼和人口狠狠收拾了一番,随后赶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运粮车和百姓回了洛阳。

很搞笑的一次作战,也很解气,之前陈墨已经说的比这还要过瘾,皇帝差一点没笑出声,强忍着保持住皇帝威仪,皇帝陛下很痛快的做出了回应。

“自然要封赏,将士们忠心为国,朕岂能寒了忠君爱国心。卫爱卿先给加一个谏议大夫,陈崮陈将军加授归德大将军,董爱卿就加辅国将军,另外授通议大夫,其余将士诸位爱卿议一下封赏,这样可好?”

果然是有亲有后,董怀玉是皇帝的大舅哥,勋授冠军将军已经是正三品上,这次直接就是二品的归德大将军;授通议大夫虽品级不算太高,可更牛,所谓的授和加授完全不是一码事,授就是实授,董怀玉做了通议大夫就可以有资格参与政事堂公议了,这完全是文武通吃的节奏。

“陛下英明!”

反正是各种高官封的遍地都是,也不缺皇帝大舅哥这一个,各位大佬也不在乎,立刻附和。

兴奋就有所表现,这种表现有时候会过头,而且毫不自知。

就在众人围绕着皇帝欢欣鼓舞之时,杨复恭远远到了,一顶两人抬的小肩舆出现,杨复恭稳稳当当坐在上面来到殿前。

只有皇帝和皇族内眷、妃子才有资格在宫内乘坐,杨复恭竟然乘肩舆而来,这根本就不符合他的奴才身份。毕竟是孔子后裔,一向看重礼仪规矩的孔纬看不下去:“陛下,复恭这个家奴竟然在宫中乘舆,眼中哪有陛下?”

杨复恭乘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杨复恭几乎不离开内宫,皇帝一直也没在意,孔纬的提醒让皇帝皱起了眉。

很对!一个家奴竟然在宫内如此招摇,杨复恭有什么资格?年龄没有老迈到的走不动的时候,在宫内乘舆根本就是超越礼仪的事情,杨复恭严重越礼了。

此时,毫不自知的杨复恭悠悠然下舆。

满脸小人得意的样子,杨复恭微微昂着头,内侍和禁军侍卫纷纷向他致意,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户部尚书张浚这时候也站了出来:“陛下,杨子烙如此行径就是不把陛下看在眼里,陛下和皇家的威仪何在?待微臣斥他一脸!”

众人谁也没说什么,因为谁都知道张浚本来是杨复恭之前提拔上来的,随着杨复恭一度失势,他转身就依靠了田令孜。谁知道风水轮流转,田令孜失势,杨复恭重新站在了权力顶峰。张浚想要重新回头,可惜,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