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页)

行的“国际协调外交”政策,称其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利益。2002年对外关系专家委员

会向小泉首相提出的《21世纪日本外交的基本战略》中指出:“近年来日本外交优先考虑国际协调,而对于国家利益有所忽视”,并且强调说,“外交战略的基础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

战后日本外交真的没有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吗?追求国家利益与重视国际协调真的背道而驰吗?充满着反省与教训的“战前外交”究竟是如何制定并追求国家利益的?对日本国家利益的

考察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本章在分析近几年来日本“国家利益论”崛起的基础上,以日本历任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说为例,来解析一下战前、战后日本国家利益的内涵与变迁。

一、战后国家利益论的“崛起”

一个国家的兴衰,归根结底取决于如何界定国家利益,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手段予以实现。相反,如果不能正确界定自身的国家利益,国家注定会衰败。战前的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战后,由于日本有深刻反省历史的和平宪法的存在,被禁止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因此在世界舞台上,日本的国家利益只能依靠国际协调来实现。

不过,冷战结束后,有些媒体使用“追随”、“迎合”、“软弱”等词语,来描述日本自战后一直奉行的“国际协调外交”政策,称其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利益。2002年对外关系专家委员会向小泉首相提出的《21世纪日本外交的基本战略》中指出:“近年来日本外交优先考虑国际协调,而对于国家利益有所忽视”,并且强调说,“外交战略的基础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

战后日本外交真的没有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吗?追求国家利益与重视国际协调真的背道而驰吗?充满着反省与教训的“战前外交”究竟是如何制定并追求国家利益的?对日本国家利益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本章在分析近几年来日本“国家利益论”崛起的基础上,以日本历任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说为例,来解析一下战前、战后日本国家利益的内涵与变迁。

战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人根本不敢使用“国家利益”一词。例如,芦田、鸠山、岸、池田,这四位历任首相在施政方针演说中一次都没有使用过“国家利益”一词。为什么?原因也许是战前日本就是因受所谓的“国家利益”的影响才走向悲剧的。所以,在战后初期,与“公”或“国家”相比,人们更加优先对待“私”或“个人”,同时重视人权和自由。但今天的日本政界或媒体界,人们却频繁地使用“国家利益”,甚至觉得缺了这个词就不正常。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演变的实际原因与背景。

在这里,应首先弄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对于作为民主国家的日本来说,最为重要的政治场所“国会”和对舆论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到底在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使用“国家利益”一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战后国家利益论的“崛起”(2)

(1)日本国会如何看待“国家利益”

首先,虽然在吉田茂首相任期的下半期有若干次关于国家利益的谈话,但整体上而言,直到佐藤荣作政府为止,在“二战”后20年间,日本这一“主权国家”的最高政府领导人在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国会里讲话的时候,几乎没有使用或提出过“国家利益”这一概念。

其次,一个明显的转折是,1971年,佐藤荣作首相在国会有关“国家利益”的发言达到50次之多。而这一年,他在国会包括总会、委员会等演说或问答的次数总共只有140次,也就是说其中提到“国家利益”的占1/3以上。众所周知,1971年的国际形势对日本来说是“极具变化”的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后,印度###“印度###”,即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编者注

形势和中美关系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而在日美之间也展开了“冲绳是否归还”的交涉。在这一年,日本周围的政治、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佐藤首相关于国家利益的发言往往也针对时事,与冲绳归还问题以及中国问题息息相关。在此之后,除了竹下、海部、宫泽、村山几任首相,其他首相也都或多或少使用过“国家利益”一词。

(3)日本国家利益论“崛起”的背景

如前所述,“国家利益”的使用频率虽然在国会看不到长期的增加趋势,但在报纸上这一趋势却很明显。事实上,1990年后和2000年后的增加都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