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页)

农村。1978年共有255万知识青年通过“两招一征”,病、困退调出了农村,明显超过了上年的103万人。

恢复高考制度(1)

“###”中文化知识贬值,知识分子斯文扫地的悲剧亘古未闻。1977年初,###中央开始为知识分子落实政策,为“###”前17年教育路线正名,将被“教育革命”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随之,恢复被废除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成为教育领域中水到渠成的一件大事。

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职务的决议。在此以前,尚未正式出来工作的###已把教育当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这年5月24日,###在谈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问题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他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基于这种认识,他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设想: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3页。。###把发展教育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而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以便把最优秀的人才发掘出来。循着这条思路,“###”中建立起的从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中推荐、选拔“工农兵学员”的荒谬做法理所当然地要被否定。

###复出后,主管科技教育工作,使这些“###”的重灾区率先现出生机。他在这年8月明确提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4页。直接招收一部分高中毕业生上大学,最初是周恩来于1972年提出的。那年10月14日,周恩来接见了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李政道从关心中国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出发,建议要像培养文艺、体育方面的人才一样,从小就参加劳动,从小就进行特殊的训练。周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并说,你称赞年轻人二十多岁最容易发展,这跟主席思想是一样的。周还说,学生中学毕业后,定期劳动一个时候,比如,一两年,然后选拔好的上大学,另外如果中学生中有研究才能,钻研有成绩的,中学毕业后直接上大学,每年劳动一个时期。这两种办法是平行的。但是,周恩来的指示未能贯彻落实。1974年5月,李政道再次来华访问,重申了他1972年的建议,强调基础科学人员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训练,学习要有连续性。周恩来郑重表示:你的建议我们要研究,重视。并告知:你的信和建议书我已经送呈毛主席了。据说,毛泽东在5月30日接见李政道时,对他的建议表示了赞同。后来,张春桥却声称毛主席的讲话记录有误《刘西尧同志在招生工作会议上的总结》,1977年9月15日。。到了1975年冬他们便把周恩来的指示当作“奇谈怪论”,进行攻击。姚文元授意清华、北大两校大批判组,抛出《教育革命方向不容篡改》一文,攻击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招收一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是“脱离毛主席指出的方向另搞一套”。###也因赞成周恩来的意见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受到疾风暴雨式的攻讦。1977年,###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实现自己振兴教育、科技,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夙愿,把恢复高考作为一项当务之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恢复高考制度(2)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政审主要看本人表现。同时规定,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比例,占省、市、自治区招生总数的20%—30%。

在这年六七月间召开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上,###原提出继续采取前几年“群众推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