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4页)

头冷笑道,“没有名份,凭何招兵买马?又如何让人听你?当今豪强争战,皆是有名份的!袁绍、曹公、吕布、袁术都位列将军、领卿封候。就是贩履的刘备也被曹操表了个镇东将军、封宜城亭候。还领了个徐州牧。孙策仅是袁术下面一员怀义校尉而已,以此名份怎可征讨他人或招兵买马!何况,袁术畏其坐大,无日不嫉妒钳制他,若背着袁术招兵买马,袁术定会讨伐他!”

周瑜站了起来,在屋里踱着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叹道:“子翼所说,公瑾何尝不知?看来我该出马去帮他一帮了!”

又回到席边,盘腿坐下,又细细问了一回曹操的为人及在北方的建树,蒋干一一回答。然后,周瑜令婢女摆上酒,款待蒋干,两人推杯换盏,痛饮了一回。蒋干饮得大醉,在周府住了一晚后,第二日,就回故里探亲去了。

蒋干走后,周瑜在家里再也待不住了。一股冲动的、躁动的情绪象春天里的地气在他胸中涌动了。他想他该出山了。这几年中,他在家读书破万卷,又习武不已,自以为武艺和兵法更为精熟,个头又长高了一些,由当初的八尺五长成八尺八的大汉了。原只待孙策立有基业后便来召唤他的,岂料孙策竟一直受袁术压制、嫉妒。既如此,何不主动出击,助孙策去创业?而且,他心里早都有了个轮廓:他有个叔叔叫周尚,现做丹阳太守,驻历阳。丹阳太守原是孙策的舅舅吴景所做,治所在曲阿,后来,孙策的叔伯兄孙贲被袁术派到丹阳来做丹阳都尉,与吴景共治丹阳。不久,朝庭又派一名文士刘繇去做杨州刺史。刘繇不敢在寿春上任,便南下占领了曲阿,将袁术任命的吴景、孙贲赶过长江,并派部将樊能、张英在长江边的横江、当利口、牛渚等三个要塞屯兵阻挡袁术。吴景、孙贲被赶过江后,驻扎江北的历阳。袁术便再派周瑜的叔叔周尚往历阳任丹阳太守。令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道,专门攻打樊能、张英,企图夺取曲阿,进一步夺取江东,占领刘繇的地盘。双方在牛渚、横江、当利口一带交战已经近一年了,均无胜负。周瑜一直在想:既然叔叔周尚为丹阳太守,何不向他借兵送给孙策去开创基业呢?以孙策和他的能力,若有这些兵马,足可破牛渚、下江东,进而拿下江东!这个想法在脑中有了好些天,只是因不知孙策的确切消息与想法,而一直在犹豫。现在,蒋干的到来,让他再也按捺不住与孙策一同去干事业的欲望了!那欲望简直是如火样燃烧了!他想:不管孙策现在哪里,在做什么,他都要为孙策借到兵,然后去找到孙策,将军队交给孙策,然后二人一同去打天下!先打江东!以他和孙策的本事,不愁天下不定!

当日,他向母亲提出要求,称想往历阳叔叔周尚处省亲,得到周夫人同意。当天便出发了。翌日晚,便赶到历阳。周尚及夫人见侄子前来省亲,自是高兴。他们是看着周瑜长大的。周瑜的堂妹红儿是个高挑美丽的姑娘,小周瑜四岁,俩人从小青梅竹马。只是去年,周瑜叔叔往历阳去做官,两人才分开。红儿见周瑜来了,飞红了脸,情上眉梢。但周瑜素来将红儿视作妹妹,并无他念,以兄长的口气与她寒喧一番。周瑜找叔叔打听孙贲、吴景军的驻地,周尚告诉他:孙贲、吴景的军营在江边,约有二千余人马。对岸便是樊能、张英等人的要塞。

第二日,周瑜赶到孙贲军营,见了孙贲、吴景。孙贲曾护送孙坚灵柩至周府,自然认识周瑜。他与吴景告诉周瑜:吴太夫人、二夫人及诸弟妹均住在江都,托给名士张紘照料,还算安全。孙策仍在寿春,全无消息。之后,周瑜便告辞了。

翌日晚,周瑜借着月光独自在周尚后花园里舞剑。一面舞剑,一面想着如何从叔叔手中借兵及与孙策取得联系。突然,小红欢欢喜喜地跑了过来,含着多情的目光看他使着剑,目光随着他闪展腾挪,流出一片爱慕之意。

周瑜发现小红来了,站在了一边,收住了剑。问小红有事没有。小红醒过神来,飞红了脸,告诉他说周尚要他去堂屋客厅去见客人。

周瑜插剑入鞘,提着剑,抓起挂在树枝上的长袍,穿上,束好腰带,去了正堂屋客厅里。只见烛光之中,一个身材高大近三十岁的先生与周尚分宾主而坐,正在叙话饮茶。那人见周瑜进来,眼神一亮,站了起来,拱手作揖道:“来者可是周公子,周瑜周公瑾?”

周瑜赶紧还礼:“正是!请问阁下——”

来人笑道:“在下姓吕名范,字子衡!孙将军现正带人马离了寿春往历阳开过来!特令在下传书信给公子!并请公子在历阳相会!方才见公子丰姿飘逸、秀丽无双,与孙伯符所说并无二样,料得必是周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