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2/4页)

气候条件下侦察作战的能力。这些任务由歼侦-17执行比它可强多了。科曼奇机上先进的导航与目标瞄准系统能在夜间提供高清晰度战场红外图像,这一点Z-17并不逊色。

Z-17在航程上远超科曼奇,气动特性也远胜于由截面构成的多棱体的科曼奇,因此最高速度和实用升限二项也略高于科曼奇。

至于印军根本就没有能与之相比的装备。

不过更令特种兵小伙子高兴的是随机而来的26名美女飞行员,这一下他们乱七八糟的住所顿时干净整洁起来,自然行动和语言上也马上变“文雅”了。军营里顿时热闹起来,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特种兵都是高大的彪形大汉,且不说那些专长电脑网络战的特种兵,就是那些加入钦族游击队,化装成钦族队员的特种兵都是选体形瘦小的,不过他们的功力可一点也不小。随着游击战不断向南方推进,他们在南方的不少根据地建立了十几个直升机出击基地,但规定Z-17白天必须返回利多基地。特种兵团的战斗任务越来越重。女飞行员与特种兵们在战斗中结成的友谊也越来越深。

不过战争就是残酷的。今天凌晨,驾驶108号Z-17返航的徐丽芳中尉,在隆莱附近为了躲避上方的2架LCA巡逻机,按备用航线超低空掠过一个山口时,遭到袭击身负重伤。印军前些天在这个通道布设了一个反直升机地雷场,从美国引进的反直升机地雷系统是一个集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技术群常规兵器,主要由引信和战斗部组成。反直升机智能雷引信是雷弹系统的中枢,它完成探测目标、跟踪、定位、瞄准、通讯、指挥控制等多项功能;战斗部完成对目标的攻击任务。直升机的最低飞行高度大多在15m左右。海湾战争中,美制AH-64A武装直升机就以13m的高度贴地飞行越过伊沙边境的。

雷弹系统依靠探测直升机的声辐射和光辐射特性来确定目标的。直升机声辐射主要由螺旋桨噪声、尾桨噪声和发动机噪声等声源组成;噪声谱由离散线谱和宽带连续谱组成,采用目标识别技术可以把目标声源从各种干扰噪声中识别出来。光辐射特性主要影响红外目标识别和抗干扰能力。由于直升机热源与背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目标识别相对比较容易。这款反直升机地雷的被动式探测装置的作用距离接近200米,当探测到目标时,雷弹系统把目标与特定的目标信息或直升机的数量相比较;当第一架敌机进入第一个反直升机地雷控制区域时,地雷进入延时起爆状态,直至最佳数量的直升机进入雷场,作战开始实施。采用的是同步起爆多枚集束自锻弹丸战斗部,战斗部最高可以弹射到15米低空,威力足以在100米的距离上贯穿武装直升机的底部装甲。

每枚20公斤重的智能地雷还以网络串联起来,并与相应的目标探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调配系统、空防指挥系统及机械火力控制系统、军事战术指挥和控制系统相连接,还具有双向通讯能力,可提供雷场状态和敌方情报,使智能雷成为战场侦察的一部分。

本来这款地雷对Z-17是无能为力的,可是当它以低速在15米低空通过雷场时,恰巧被值勤的印军发现,他见报警器没有起作用,就以手动方式起爆了直升机下方的一组4枚地雷。4枚反直升机地雷被弹射到15米的空中爆炸,1枚在右前方爆炸的地雷造成了最大的伤害,不但重创了直升机,并炸伤了中尉,在侧后方爆炸的3枚,弹丸被钨网装甲板挡住了。面对突发的危险,右半身中了数片弹片的徐丽芳中尉,在昏迷前挣扎着以左手够到报警指示按钮,按下了报警器――我军的预警机也无法跟踪Z-17的,报警器以极短的编码报告了直升机坠毁的坐标,并处于待命状态,当营救分队找到附近,发射无线电搜救密码时,报警器就会发射应答码,帮助营救人员定位。她还竭尽最后的一丝力量拉起了机头,让直升机滑向右前方的深谷中,不能让这架绝密的隐形直升机落入印军之手。在这关键时刻显示电力驱动的优点,它没有输油管路,不易起火燃烧。由于没有负载,坠地的冲击也较小。我们的女英雄就昏睡在侧翻的小直升机中。

这次她是随队执行一项重大的突击任务,当时孟加拉国政府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继续让印军通过吉大港向东北战区转运大量的战争物资,从吉大港到阿萨姆的重镇隆丁有铁路相通,阿萨姆步枪队的总部就设在隆丁。我军决心切断这条运输线,经侦察这条铁路在进入印度前有一座大桥跨越一条深邃的峡谷,在进入印度境内后有一条支线到锡尔杰尔,干线则在锡尔杰尔的西北跨越一条山间急流后,曲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