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1/4页)

全无,在游击队和陆航兵团的联合打击下,举起白旗投降了。

那些钦族游击队简直高兴坏了,这是印度正规军第一次向游击队缴械投降啊。印度人根本不相信那些“土著”能掌握那么先进的武器,更不用说掌握先进的战术了。其实当一个人类的群体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时,可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那些钦族游击队员几十年来被印军压得抬不起头来,大批的族人遭印军的残杀,一旦看到胜利的希望,又得到名师的指点,甚至还亲自带领他们打了一系列的胜仗,他们士气之高,技战术提高之快,实在令人咋舌。

利多空军基地10月18日

此时,雨季已经过去,中印双方已经开始停火谈判,不过双方的战斗可丝毫也没有停歇。按照印度时报的说法:“冲突地区的雨季已经过去了,军方已经对胜利不抱希望。只是冲突仍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仍在进行着。中国人肯定是在‘以战迫和’,而我军则是在争取一种‘体面的投降’…”

地面上只是不断响起狙击步枪的清脆的响声和断续的炮声,在晴空万里的干季印军似乎也没有信心发起地面攻击,尽管在坦克的数量上印军仍占着巨大的优势。考拉尔德中将经过这段时间的激战终于明白,中国人并不是西线的巴基斯坦人,仅仅依靠坦克的数量优势根本无望取得地面战争的胜利。

在空中双方可没有什么战线的限制。印军也经常派遣多股的偷袭机群利用山区的地形深入我军后方,袭击公路上的车队,甚至公路本身,还有我军的各个基地。只是在我军由侦察卫星、预警机、歼侦-17、远程预警雷达、对空警戒哨所的联合警戒下,印军的成功机会很小。在后方的反空袭战中,“冷眼”被动警戒雷达大显神威。现今的战机,飞行员就可以据此决定采取规避行动,还是开干扰机,甚至发射反辐射导弹。“冷眼”并不发射电磁波,敌机也就无从得知对它的监视。至于辐射源根本就不用发愁,双方的远程预警雷达、预警机,还有我军伪装部队设置在各个山头险要处的大批“微波炉雷达”在不时轮流启动,它们不但是强大的辐射源,而且它们发出的都是密集的“锁定”脉冲,搞得印军飞行员晕头转向,如果发射反辐射导弹或者开干扰机,则彻底暴露了自己。

至于印军超低空钻山沟飞行的涡轴发动机驱动的直升机,其强烈的噪声和红外特征是任何防护装置也无法消除的,只是将其减弱到一定的程度,我军除了在一些山谷设置声频探测器监视外,主要是出动歼侦-17以“探针”热成象仪监视,这款小飞机一次升空可以在空中巡逻10个小时,耗费极小。所以漏网的印军直升机极少。

前印军在利多的空军基地现在成了第1军的特种兵团的基地,他们借助于歼-17、歼-17T和电动直升机,又有敌后游击队的帮助,一直活跃在印军的后方,除了空军,他们是又一支不受战线限制的作战部队。现在有了12架Z-17隐形直升机,更是犹如神筑。有人将它与“科曼奇”作一番比较:

RAH-66“科曼奇”被吹嘘为21世纪战斗直升机,由美国陆军飞行局和波音公司等联合开发。据说以“隐身杀手”的名头创下4项世界第一:第一是对雷达探测隐身。新的技术措施,使它的有效雷达反射截面为一般直升机的1%。还可加装雷达干扰器,使敌方探测雷达失灵。

第二是对红外探测隐身。它把红外抑制技术综合运用到机体中,使排气温度明显降低,从而保护直升机不受热寻的导弹攻击。

第三是对目视隐身。“科曼奇”采用双座纵列式座舱,机身细长,武器内藏,起落架可收起;座舱采用平板玻璃,能有效地减少阳光的漫射;全机表面采用暗色的无反光材料,以减小直升机反光强度。

第四是对音响探测隐身。对音响探测隐身采取了有效措施,新式尾桨减少了桨叶间的气动干扰,可降低噪声60%。

这4项上,电力驱动的Z-17,绝对超过了它。它的机身只及科曼奇的三分之一,而且是全方向的雷达隐形。它是无尾翼的就不存在尾桨噪音。

“科曼奇”的机体不大,重量只有3392千克,但仅内武器舱和短翼武器挂架就能携带约1600千克重的导弹或火箭,几乎达到机体重量的一半。不过一旦装上短翼就大幅度降低隐形性能。这方面Z-17由于运用目标不同无法与之比较,以900公斤的重量,装备了1挺7。62毫米航空机枪,可搭载2名全副武装的特种兵或300公斤物资,也很可观了。

“科曼奇”装有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具有在昼夜恶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