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2/4页)

的,动用的物资卖了你们国家都不见得够弥补的。况且高句丽闹独立只是嘴上喊的凶,也从没见到营州都督张俭说他们敢发兵动我边境,贸然出兵不妥。还是由我来当和事佬,给你们调停斡旋一平吧。

于是这才引出相里玄奖奉旨携带诏书前往高句丽韩旋调停。诏书的大意是这样的:新罗是我大唐的藩属国,朝见进贡从未停止。你和百济应各自收兵,相安无事才好。否则,明年我大唐大军就将前来为新罗撑腰找你们问罪!

然而驯日里玄奖带着太宗皇帝亲自下达的命令对泉盖苏文宣读时,泉盖苏文却坚持不予执行,他还反咬一口:“当年隋朝多次侵略我国,我国将士奋力抵抗。就在我们抗击侵略时,新罗那帮奸贼趁机从我国夺地五百里。所以现在我们所做的不是侵略,而是讨债。除非新罗归还土地,否则我们绝不停战!”

相里玄奖同样理直气壮:“这些都是陈年旧帐了。若要真论起来,辽东各城本都归天朝所有,现在被你等占据,天朝尚未发话,哪轮到你等在这里罗嗦?”

这泉盖苏文玩弄阴谋尚且可以,见相里玄奖搬出历史证据,把自己驳的无话可说。索性开始凶相毕露:任你说出个大天来,我就是不听你的。你说你的,我打我的,有本事就来灭了我!而且还把狂里玄奖隔离审查了十五日后才放出来。

这太宗皇帝一发怒,要御驾亲征。朝臣们可不能不说话了。经过一段时再的激烈争论,朝廷内部形成了三种意见:

以褚遂良等为首的文官集团认为,大唐声威远布四方,远征一个小的蛮夷之地,赢了是顺理成章,增添不了什么光彩;而一旦输了却是丧师辱国,严重损害夫唐的国际领导形象,二十多年前隋焰帝杨广一怒之下三次出兵讨伐高句丽,惹得天怒人怨,国破家亡的沉重教还历历在目。如果初次用兵失败,势必还要出动大军报仇。愤而出兵,容易失去冷静,考虑可能不周,反而容易给国内的图谋不轨者以可乘之机。只怕到时候局面难以收拾。况且,如果将天下比作一个人的身体,那么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无疑就是心脏,地方州县便是四肢。至于东夷西戎南蛮北秋皆是身外之物。高句丽罪不可赦,应当讨伐。然而也只需几员大将率数万兵马即可讨平。陛下如以万金之躯亲自出战,反倒很是令人担忧。

李劫等为首的武将观点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除恶需务尽,要像对付北疆一样,彻底扫除后患。也难怪,武将吗,列土封疆是他们的理想,何况这个泉盖苏文也太不知道好歹了。

太宗皇帝却坚持自己的观点:尧舜禹汤等君主再贤明,也无法让冬天的地里长出庄稼,但一介农夫再怎么鄙陋无学,也能在春季顺利地种植庄稼。事物的发展,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恰当地把握时机。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运作规律。顺应这个规律才能获得成功。泉盖苏文上欺国王,下虐百姓,人人侧目。此时正是荡平高句丽的绝好机会。各位大人的观点虽然听之有理,却少有人看到这一点。

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联长夜思之而楼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然恐于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联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

既然太宗皇帝以经定了主调,那群臣还有什么可说的?心动不如行动,各职能部门开始高速运转。为讨伐高句丽做准备。,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州 凶叭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45章 征战朝鲜

丑十八年七月将作大匠阎古德奉命前往白米兰乡的洪“二西南昌、饶州江西波阳和江州江西九江等地,建造运输船只,征集军粮。

幽州作为大军的前进基地大批人马很快便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开往幽州集中。此外,幽州当地还设立了现场招募点,诚招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军。结果是大量的工匠携带自制的攻城器材主动前来投效,报名的人数比计划招募的数量要多出近十倍,这其中就有后来非常出名的薛仁贵。

既然是御驾亲征,就得先安排好留守监国的人选。太子李治应该是当仁不让。然而太宗皇帝太知道李治的根底了。颇有些放心不下,他略带担忧地询问百官们:“太子为人处事,宫外之人是否明了?”

长孙无忌很无奈,只好接茬道“太子虽不出宫门,但高尚的品德早已传遍天下,天下百姓无不对此感到钦佩和尊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