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 (第2/4页)

奔赴现代化的!

他们不但好逸恶劳,反而瞧不起泥腿子,甚至想夺了周诚志等队干部的权,由他们来指挥农业劳动。

周诚志简直火了大的!

我日他猴儿!

前几天周诚志才跟知青正面杠了一次。

起因是安排他们剜秫秫,秫秸太高,而且有用,是不能用拖拉机收的,还是得人工。

大部分知青都认命,努力干活挣工分,但是也有知青嫌地里闷热、而且拉得脖子脸的火辣辣的疼,后来要换工种,往外背秫秫穗。

好啊。

没多一会儿,又嫌背不动,觉得队长针对他们,然后说要割秫秸。

其他社员是用小镢头刨出来,他们用镰刀割。

可其实镰刀割就能刨轻快?

怎可能!

于是他们的手磨起泡来,疼得丝丝拉拉的,一个个都想撂挑子不干。

不干行啊,那就不吃饭!

先锋大队不养闲人,自己社员都不养,怎么可能养外来的?

你们是知青下乡,又不是祖宗还阳!

再说,祖宗还阳不干活,周诚志也能一脚给踹回去。

然后初来乍到还没有认清形势,以为过几天就能回去的知青们,完全不把周诚志放在眼里。

丝毫不怕得罪他以后没好日子过,都纷纷指责他把知青当牲口用,怎么能让他们和社员干一样的活儿?

怎么能让他们整天吃地瓜!地瓜干!窝窝头!

怎么能让他们自己打扫厕所!

怎么能让他们下地晒太阳!

怎么能让他们挑粪!

……

最后他们吼出了心里话“我们是知识青年下乡,我们要干能用知识的事儿,这些泥腿子就能干的活儿,何必让我们干,浪费我们的知识!我们可以当老师,可以当医生,可以当干部,可以当会计记分员,可以帮你们管理工厂,可以……”

歇斯底里之下,就有人不断地吐露出真实内心想法。

这下子可把先锋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给惊着呢。

我擦!

敢情你们不是来下乡支农的。

你们是在城里闹腾够了,夺了权没折腾好,又要到乡下来折腾继续夺?

可惜,这一次没有人给你们撑腰,都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

下乡的时候,都是拎着自己行李来的,一点粮食都没带。

开始的时候,大队都是食堂做饭,让他们吃,然后上工用工分顶的。

可他们干活一天赚四五工分,哪里够吃的?还不是大队补贴给他们?

结果他们不感激,还挑事,大队一生气,就不给他们免费吃喝。

让他们用饭票自己买,一天一斤饭票,否则没饭吃。

知青们就开始绝食闹脾气,还有要去公社告去县里告的。

公社和县里怎么可能喜欢他们!

不是太天真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如果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哪里需要下乡?

最后他们灰溜溜地回来,表示愿意跟着社员上工,然后一天一斤粮票吃饭,但是同时要用工分来顶饭票,毕竟他们谁也没有带那么多粮票来。

想闹就闹,想平息就平息,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不给他们点苦头吃吃,他们也不会知道下乡是什么意思。

周诚志没同意,反而要求他们“吃饭除了粮票,还要给钱,粮票只是你们吃的资格。”

去国营饭店吃饭试试,不给钱能行?

那些知青真是要哭死了,他们顶多也就是带自己在家里当月的饭票,这还是家里好的,家里会算计的,觉得他们下乡到农村,那还不是可着吃粮食的?干嘛要带家里的粮票,都留给弟弟妹妹多好,甚至还指望他们来了乡下给他们往回带粮食呢。

钱,那就更不用说了,毕竟在城里吃饭,那也是每个月拿着粮票去买粮食的,并不是白给的。

他们身上有下乡的补贴,可大部分也都给家里留下的,都算计着要来乡下白吃白喝的,哪里想着要带钱和粮食?

原本觉得自己是城里人,下乡支农,他们得高兴,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自己这些人只需要给他们上上课就可以。

谁知道还得出大力!

种地!

挑粪!

被周诚志这么一修理,早先来的那些知青们就老实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