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 (第1/4页)

学生们虽然复课,却根本不能专心学习,也学不到什么,毕竟还是以闹。。为主。而且从前的旧课本不能再用,要求学习新的简化的知识,这就要制定新的教材。

但是时间过于仓促,全国上下各地,教材一时间拿不出来,就让各地自己编教材,但是一定要附和教育部的教育改革。

如今小学只学语文和数学,再加一门生化课。

语文就是请社员们讲家史,要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不过社员们绝大部分没文化,讲着讲着就讲最苦的三年时期。

数学则是老师带着学生们跟生产队下地,帮着生产队长和会计计算工分,分配粮食等。

生化课更简单,老师带着孩子们割草、挖土、打扫牲口圈,然后帮着积肥,同时还要种学习开辟的菜园。

初中的学生们原本也只是小学没毕业呢,哪里学的了初中知识?物理化学英语这种课,一堂课开个头,下一堂课学生们又忘光不理解,还要继续讲。结果有些学生连中毕业,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也没学全。

在学校里混两年,直接高中都毕业。

学生们因为毕业以后就下乡,自觉没有前途,也不肯好好学,都是磨洋工混日子。城里学生混日子,乡下学生一看学习也是回家种地,那更不乐意上学,生源直接锐减一大半。

这时候各大城市还有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因为各大院校、工厂这三年都整顿恢复而没招生招工,所以中学积压了数量巨大的生源。

为了解决这部分生源带来的社会威胁,规定66、67、68这三届的初中高中生,集体毕业,毕业以后就开始动员,要求自愿奔赴全国各地农村,去更广阔的天地建设祖国。

各大城市,多半是去偏院乡村,中小城市,则以就近下乡插队为主。

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知识青年下乡的热潮。

这部分青年,说实在的,也就高中毕业生有点水平,其他的还算不上知识青年。

毕竟大部分人的真实水平连初中都没毕业!

哪怕后来的几届,也基本都是个小学水平,混初高中文凭。

所以后来70年代各大院校工厂又开始招生招工,他们就算进去,水平也不够,很多拿着高中毕业证的工人,却被要求参加工厂内部举行的初中培训班。

因为他们的实际水平,被耽误的连初中都不到!

68年的先锋大队,也迎来知青下乡的高…潮。

高进县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本县的,下乡就是直接回家自行安排工作或者跟着生产队下地,如果家里有点关系或者能找到说话管用的人,差不多能在小学谋个老师的职位。

再往上一级,区和市的各大高中初中学生则需要下放附近农村。

而省城的学生少部分留城,一部分就近下乡,大部分去往偏远、贫困地区。

因为先锋大队的名气,上头也安排省城、青市、区各学校的一些学生到红旗公社插队,其中到先锋大队的人数最多。

比如最少的大队有五六个插队名额,一般的有十几个,而先锋大队则有35个!

这当然不是一批来的,年中先接收六个,半个月后又接到几个,这么一波波的,到秋天,先锋大队就接待到三十五个!

看样子,上头也不打算刹住,居然还有不断下放过来的迹象。

周诚志急了,他们大队就这么多地,自己的社员们都刚刚吃饱的,又下来这么多如狼似虎能吃能喝的学生,这不是要把他们大队给吃穷吗?

他找到周明愈,“明愈,咱们是不是得去跟领导们反映一下,也不能没完没了地给咱们塞人,咱们粮食有限啊。”

他这么说那些学生还不乐意,表示他们也是来下乡劳动的,自力更生的,怎么说的好像他们白吃一样?

在周诚志眼里,他们可不就白吃吗?

以前说陈建设、周古忠那几乎人家懒惰,现在看学生们不但娇气、矫情、好逸恶劳,就算那些不好逸恶劳的学生,可他们年纪小加上没做过活儿,不会干、没力气,累死累活一天也就挣个四工分!

四工分能干嘛?

先锋大队的半大孩子,都能挣五工分!

就四工分,还得发给他们一年360斤口粮?

那谁不吃啊?

最关键的是,这些知青里,有一部分并不觉得自己是下乡干活来的,反而指手画脚、盛气凌人,总觉得他们是来下乡当干部、当指挥,是来改变落后农村,带领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