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3/4页)

监,两人一块举起各自的刑杖――举得高高的,再大吼一声“嗨”!两支刑杖同时击下――以天崩地裂的气势击下!所有人都以为这两支刑杖将把王承恩拦腰打断,但两支杖却重重击在王承恩身边的地上――距王承恩肉体仅差分毫。随着“咔”的一声巨响,两支刑杖同时折断为四截!刘二狠狠擦掉脸上的泪水,上前张开双臂。

刘二拾起那四支沾满血肉的断杖,放到鲁四怀里。鲁四抱着那四支断杖朝紧闭的院门走去,两个小太监赶紧拉开院门,鲁四昂首阔步而去。

崇祯立在宫门口,周延儒仍然陪侍身旁。鲁四抱着四支断杖大步走到崇祯面前,扑嗵跪地:王公公已受八十三杖,杖杖无虚!刑杖打断了,请皇上验杖!崇祯看看那堆血肉淋漓的断杖,心有不忍。

周廷儒从旁问道:“人哪?”鲁四声泪俱下地说:“人,人也打烂了”崇祯沉呤着,看一眼周延儒。周延儒淡淡地说:“启秉皇上,库房里有的是刑杖。是否再换两支?”鲁四闻言,浑身发抖;怒视周延儒。

崇祯犹豫片刻,终于吐出一句:“罢了!”这时,强忍悲愤的鲁四才“哇”一声大哭出来,他哭得疯狂而惨烈!他叩首及地,断断续续地说:“奴才谢恩谢恩!”

崇祯一言不发,掉头入内。

周延儒看看鲁四,哼了一声,周延儒大步走向廷院。王承恩躺在一只木榻上被抬出廷院,死活不明。众太监如丧考妣,抽泣着跟随。忽听一声“慢着”,周延儒匆匆起来。木榻停止。周延儒走到榻前,掀起布单看了看,只见王承恩身下一片血渍。周延儒又伸手试了试王承恩鼻息,仿佛心疼地长叹:“王公公,您这是何苦哇!”周延儒示意。众太监将王承恩抬走。周延儒目送木榻离去,看见洪承畴在不远处观望。周延儒走近他,两人相视一笑。然后肩并肩朝签押房踱去。

洪承畴恭敬地说:“王承恩根本不是周大人对手,偌大一个‘二皇上’,说垮就垮了。”周延儒不无得意地哼了一声:“苍天有眼,皇上圣明!”洪承畴说:“从现在起,周大人在朝廷中的声望无人可比了。在下希望周大人多多提携。”周延儒微微笑着:“好说,好说!你我做臣子的,应该汲取王承恩的教训,精诚团结,敬奉王事。这样一来,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福音哪。”洪承畴抚掌连连赞叹:“周大人说得太精辟、太深刻了!在下永远铭记。”周延儒说:“今后,内阁中的大事小事,你我更要多多分担了。”洪承畴连心谦让说:“哎呀呀!周大人抬举在下了,在下只能唯周大人马首是瞻。不过,周大人哪,王承恩好像还没有死呀。如果有一天,他又柱着拐棍上朝了,那可怎么办?”

“放心。即使他躲过这一劫,皇上也不会再信任他了。”两人边走边聊,渐渐远去。

王承恩府内。王承恩昏迷在榻上,气息奄奄。鲁四一边抽泣一边与管家替王承恩换药。他们轻轻翻动王承恩,从他身下扯出一片又一片打烂的血布片王承恩忽然发出一声呻吟,似醒未醒。鲁四兴奋地叫着:“王公公,公公!”管家也跟着叫:“主子!主子!”王承恩呻吟着问:“我还活着?”“活着!活着!”

王承恩声音低哑地斥道:“那你们哭什么?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第九章 杖罚王承恩(三)

夜色朦胧。吴三桂在王承恩府前下马,惊讶地看见,昔日气派庄严地王府已变得门庭冷落,甚至连一个把门的仆役都没有。吴三桂上前叩门。门打开一道缝儿,探出半颗惊恐不已的头脸吴三桂揖道:“宁远标统吴三桂,求见内廷总管王公公。”仆役朝两边看看,急忙拉开门。

王承恩已经略微复苏,半坐在榻上饮汤药。吴三桂入内,上前恭敬揖礼:“标下拜见

王公公。”“吴三桂啊,恕老夫不能起来待客。”王承恩推开药碗,说:“快啊,看座。”管家立刻往榻前端来一只软凳。吴三桂道声王公公不必客气,就在凳上坐下,说:“标下是押解家父赴京请罪来的。家父说,不管王公公出了什么事,我在进见皇上之前,仍应该来向王公公请安。”王承恩大为感动,说:“难得难得!三桂呀,老夫被打成一堆烂肉扔出宫以后,就没一个人敢来问一声。老夫谢谢你,谢吴襄老兄啊!”

“袁大帅也向公公问好”吴三桂犹豫地看看左右。王承恩示意鲁四等退下。吴三桂才说:“标下此行,还受袁大帅重托,令在下将这封密信呈交王公公。”吴三桂从怀中掏出密信,双手呈上。王承恩接过来,抚摸着信皮儿沉呤半晌,却不拆。反问:“信里写的是什么?”吴三桂谨慎地回话:“标下不知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