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页)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1)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释义】

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上卦为坎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卦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反间计的实质,就是用敌人的子弹消灭敌人,不费自己一枪一弹,而樯橹灰飞烟灭。提到西楚霸王项羽,不能不说到他的谋臣范增。范增是安徽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为项氏集团献上借尸还魂之计。他劝说项梁寻访楚王的后裔,立为楚怀王,以楚国的名义号召天下百姓,此举大获成功,项氏集团的实力呈现出跨越式发展。项梁阵亡后,范增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和监护人,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可见他在决策中的作用。公元前206年,范增跟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趁机消灭刘邦以绝后患。但项羽却妇人之仁,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之后刘邦来赴鸿门宴,范增在席间几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项羽又是犹豫不决。范增又让项庄舞剑想寻机刺杀刘邦,又因为项伯从中作梗,最后刘邦逃脱。

刘邦在鸿门宴上吃尽了范增的苦头,心有余悸之下决心除掉这眼中钉肉中刺。恰巧楚汉对决于荥阳,陈平献计离间了范增和项羽的关系。陈平对刘邦说:“项羽手下有几个人才,留着这些人迟早是个祸害,大王如果愿意出数万两黄金,我为大王实施反间计,破楚军则易如反掌。”刘邦给了陈平四万两黄金,陈平拿出一部分钱从汉军中招来一些士兵,让他们扮成楚兵模样混入楚营散布谣言,说像范增这样屡立战功的大臣要是在汉军里早就升官发财了。这些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开始怀疑范增,有些大事就不再和他商议。

陈平又假意向项羽求和,当项羽派使者来到汉营时,陈平亲自出来热情款待,还献上玉佩,并假装问使者是否带来亚父的来信。使者说自己是项羽派来的,陈平一听马上变脸,连说误会误会,然后匆匆离席,礼物也收回了,酒席也被撤下。使者十分气愤,回去之后就把这情况详细地汇报给了项羽。项羽断定范增和刘邦有勾结,但是范增的威信很高,加之项羽缺乏事实依据,只好找了个理由让范增回家养老。范增是一个性格刚烈的人,一时毒火攻心郁闷难解引发重病,死在了回乡的途中。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从荆州刘表的手中接管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支军队因为长期在长江上训练,所以素质很高。荆州水军的加入使得曹操军队不习水战的面貌大为改观,东吴都督周瑜曾经和这支水军进行了试探性的接触,深知其将领蔡瑁、张允精通水战且指挥有方,不禁大为苦恼。东吴之所以把战场转移到大江之上,就是原本以为曹操的军队都是山东河北一带人,只是善于马战,肯定不习水战,可以利用这点和曹操周旋。没想到半路杀出了蔡瑁、张允,曹操把这两个人当做宝贝,优待有加,这让周瑜大为苦恼。孙、刘联军的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一旦水战的优势丧失,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天周瑜又到对岸观察曹军水寨,只见水寨布置得井井有条,心中更为烦闷,他决心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2)

曹操之所以扫平群雄成就大业,就是因为他识才爱才用才。尽管隔江对峙,曹操对年轻有为的周瑜仍然十分喜爱。觉得周瑜是军事奇才,因此没有放弃招降周瑜。恰巧曹操的谋士蒋干是周瑜的同窗,蒋干自告奋勇要去东吴劝降周瑜,曹操同意了蒋干的请求。这一同意不要紧,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绝对是意想不到的败笔。

一天周瑜正在营帐中议事,忽然有人来报蒋干到了。周瑜自然知道蒋干现在是曹操的谋士,但是他不怒反喜,一个反间计在周瑜的心里酝酿成熟了。他亲自出营,摆出了最崇高的礼节来招待蒋干,东吴大小官员都参加了迎接。随后周瑜摆下了盛大的酒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