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四、知道不如做到——细节习惯的训练(4)

有时候,我们很多事也努力做了,但就是不到位,多数是因为没有站在被服务者的角度去思考。在广州开车,我在一个路口处突然愣住了,不懂该怎么走,两块指示牌:一个“环市路”,一个“内环路”。我怎么也找不到哪条是环市路,哪条是内环路。如果立路标的人带上自己外地的亲戚开车跑一趟,我想就不会这样挂路牌了。

在老家办出国考察的手续,反复几趟地跑,不是配套材料不齐,就是表格填写不对。我还是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读了17年的书还填不好一个表,没有读那么多书的人该如何呢?如果以己推人,这些干部一定会给出材料清单,做样表示范,指出哪些地方最容易错。这样,我们老百姓办事也就方便了。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服务不好,恐怕也不能说他们都是态度不好,公仆意识不够,而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换位思考的训练。

在企业,换位思考的习惯可以训练出来。比如让员工到下一道工序工作一周、让销售经理去生产部当10天见习副经理、让财务人员到市场去收货款;再比如让生产部的干部协助采购部的人去买一两次比较紧俏的原材料(而且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时候)等。

员工经过一定量的系统训练,习惯于列清单、习惯于定置、习惯于做接点和换位思考,天长日久,团队的成员工作起来,就一定能变得更细致、更认真、更到位,合作也就更流畅,效率也就更高。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问答录:对话汪中求(1)

问题1:我是一名中小企业的营销主管。我觉得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其执行力也非常差。作为主管应该怎样做好计划并实施以及如何检查工作?有哪些细节可以方便我们处理这个问题、这个环节?

答: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大企业的吸引力,在社会公共关系和传播上也不具备优势,容易造成人员流动性大。但是中小企业也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船小好掉头,人员思想较易统一等。

中小企业执行力差,这个按道理是不应该的,应该说越小的企业执行力越好。因为它的管理层次比较单纯,贯彻起来环节少,传递时间就短,所以执行力应该更好。如果说你们的企业执行力差,就要对具体情况做分析,我不是很了解,所以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但有两个共性的问题,我觉得你可以参考:

一是要建立例会制度。因为企业是个生命体,有自己的生命、内在的逻辑,所以每天、每一周可能都会有一些问题积聚下来。就像个人成长的过程,总有细菌和病毒的侵扰,所以人要定期体检。企业的内部的体检也应该定期进行,小的环节往往会潜藏着危机。企业的体检怎么做?用例会的形式来检查。

二是大家每一次碰到一起,其中一个人或者高管应该成为这批人当中的核心。我们少去打点麻将,少去打什么拖拉机、斗地主。我们可以把这种小组的集合(哪怕是吃饭)迅速地变成一个学习的环境,讨论一个小问题。养成一种习惯,这样就会使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执行能力肯定就强了。每次只要三个人以上的组合就可以讨论一个小专题。要去发挥小企业的优势,而不要盲目地模仿大企业,否则会适得其反。

(根据湖北楚天电台《名家讲坛》演讲现场的问答整理)问题2:会前我们对《细节决定成败》有很多的了解,在实践中也有很大的收获。您说细节包含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比如说招聘过程是一个程序,接下去如何面试又是一个子程序。我的问题就是,这个细节制定完以后,接下去细节的细节呢,是不是无数次的分解下去,有没有一个度,这个度该怎么掌握?

答: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也非常到位。在我的另一本书上说过“人生最难掌握的规则是度”的话,关于细节的度,我表达为颗粒。

细节到底细到什么程度?细是无尽的,我们现在的企业到底应该细化到什么程度,要立足于实际。我讲过“管理的岗位和流程的标准化”,发展过程为三个阶段:明确、准确、精确。最早我们对一杯可乐的要求是没有标准的,后来提出来喝凉的,就不能热,这个时候开始有标准;再往下什么叫凉的,后来提出的标准是4℃,这个口感最好。那么3�8℃是不是更好,以后有可能是,但是现在不必要那么细。

企业细化到什么程度,我们去一个企业做调查研究,会提出一个度的标准。华为的任正非讲过一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