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崇祯皇帝的期望 (第1/3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这宋毅骋倒是个有意思的。”

乾清宫的御案之后,崇祯皇帝面西而坐,看着手中的密报,忧虑的眼中不经意间透出一丝笑意。

“皇爷,说的是呢。”

大太监王承恩原本是东厂安插在信王府里的眼线,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是东厂用来监视信王的一枚棋子,不过时也命也,现在的王承恩却是皇帝之下第一人,他城府极深,他上任秉笔太监之后并没有裁撤厂卫,反而大肆整顿,深受崇祯皇帝的宠信,同时他的手段极多,时常在皇帝与大臣之间周旋,化解双方矛盾,时常劝说崇祯做事不要冲动,要以大局为重,如果换一个时代,未必不能成为三宝太监那样的人物。

“太如回来了没?”

“回皇爷,已经回来了。”

这太如就是骆养性的字,他也是历代的勋贵,他爹骆思恭就是上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算是世袭的武官,而上一任田尔耕则是拜倒了魏忠贤门下,被崇祯给一锅烩了,现如今的锦衣卫就是骆养性当家,也算是崇祯的心腹。不过骆养性的父亲骆思恭年初的时候过世了,这几个月一直在家守孝,这叫丁忧三年,别管你多大的官,这都是约定俗成的,但是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离职,朝廷的工作就不运转,再说,多少在后面排队等着实职呢,你走了,不定多少人能捂着嘴巴笑出声音。

但是如果你要是混的好,就有两个途径不用等三年,要不然真三年回来,估计也就没你的位置了,第一个就是你是皇帝的心腹,离不了你,或者这个职位上皇帝没有更信任的人了,这样皇帝可以夺情,不让你守三年的孝,骆养性就是这个情况。

另一种就是你有本事,朝廷的某件事非你不可,虽然皇帝可能不喜欢你,但认可你的才能,可能在家丁忧一年半载的就下诏把你起复了,这时候你要是个性点,告诉皇帝我就不,也是没问题的。当然如果你过于重要,皇帝也得放下身段来多次下诏求你回去。

基本上这个不丁忧三年就这两种,要么夺情,要么起复,时间短的叫夺情,比如三两个月就招你回来,时间长的就叫起复,这个没准,可能四五个月,也可能一年半载,总之朝廷非用你不可的时候才会起复你,否则即便你丁忧完了都不一定有你的职位,你只能在家等,什么时候皇帝想起你来,可能才回起复你,要是不想见你,那就没准了,可能一辈子就是个闲人,这时候你就会有大把的时间来写诗抒发心中不快了。

如果混的不好你就只能老老实实的离职。比如苏轼,父母相继离世,那时候他还没多大的名气,这前后就老老实实的守孝了六年,这期间皇帝都换了人,所以苏轼在仕途上还是不很顺利的。

但要是高官,比如一代名相房玄龄,继母离世之后,也得辞职回家守孝丁忧,可没出三个月,这都包括信使来的时间,还有房玄龄收拾好家事返程的时间,就让李世民给夺情,召回去了。可见没过个把月,李世民就开始下诏书了。

“张殷,你去把骆养性叫来。”

“遵命,皇爷。”

这张殷是崇祯的随从太监,端个茶倒个水,传个令什么的,算是生活秘书,这种跑腿的事情自然是让他去干了,而王承恩可是有正式官职的,那就是秉笔太监,前面有名气的就是魏忠贤、刘瑾,无一不是权势炽热。盖因这个职位是要参予皇帝批红的,就是帮着批阅奏折,拿着毛笔沾着朱砂批示,朱砂是红色,所以就叫批红,皇帝要是个懒蛋,这朝廷大权大概就是秉笔太监的了。秉笔太监不一定就一个,也可能多个,通常提督东厂的厂公就是秉笔太监之一。

“大伴儿,你说温体仁和钱谦益这是搞的哪一出?为何在宋毅骋这件事情上倒是没有了纷争?”

“皇爷,这可不好说,不过不管如何,他们这条计策倒是不错,起码对咱们朝廷倒是有利的紧。”王承恩能说什么,不过这二人包括宋毅骋所说之事的确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这釜底抽薪之计崇祯皇帝最终还是同意了,不管出于哪方面考虑,的确是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他也给宋毅骋记了首功,当然也给钱谦益记了第二功,毕竟不管是谁在朝堂上提出来的,总算是钱谦益力主的,这次就连温体仁也并没有过多掣肘,也是同意的,这一点才是让崇祯皇帝好奇的,也不知道这宋毅骋是如何让水火不容的两方大佬能同时支持他的。

“大伴儿,这宋毅骋甚合朕心,朕有心要提携他,又恐重蹈王来聘的覆辙,这可如何是好?”崇祯皇帝很是惆怅,他虽然是个志大才疏的,而且刚愎自用,没有担当,但不管怎么样,他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