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南下娶亲与臭显摆 (第1/3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宋兄真是厉害。”温昰赞道,一面用手比了个大拇指,“确实,根据我们的探子得到的消息,他们极有可能叩关,不过也有可能攻打李朝,现在还不大明了。”

“不过说到底,朝廷的大事,自然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去操心,,也轮不到我们这些人操那份心。今天就让陈兄他们好好享受这个诗会吧。等他们散了诗会,我们明日一早就出发前往安福县。”宋毅骋缓缓开口道。

既然温昰能得到这个消息,想必复社也一样,看来陈贞慧他们复社的这次集会也并不简单。不过在宋毅骋看来,这些都不重要。他才不会去管叩关的事情如何发展,他都不会去参与其中,宋毅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挣钱,找个净土安安心心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先慢慢混个几百年再说,至于其他的事情,就让那些愿意操心的人去操心吧。

....

这复社诗会场面空前,可以说才子佳人齐聚毫不为过,不过跟宋毅骋没啥关系,他只是在等人罢了。

这日陈贞慧、顾绛和顾其言从诗会回来之后,一行人也就一早出了家门,大门一锁,向西经奇望街、大中街转而向南,沿着花市大街穿大功坊,从内城南端的聚宝门而出,又过凤台门出外城,在南京城外10里处汇合葛熊等的五队家丁骑兵,沿江而西。

顺着官道走安庆过九江,直抵南昌,再到临江,这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临江府了,吴商蜀贾走駸駸,临江府自然是商贾云集,而且临江府还是大月国主要的工商税收城镇之一,这里舟车孔道,四达之地,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光城内就有三千多户,城外更是有八千多,总共十几万人,所以说人口就是繁荣的基础,人口就是经济,人口就是灿烂的文化。

临江府自古更是人文荟萃之胜地,像出自三苏故里河北栾城人苏轼、苏辙。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的苏州吴县人范成大。孔庙十二哲者,程朱理学创始人,江西婺源人朱熹。还有二十一岁就中状元,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江西吉安人文天祥。大月国奇才,江西吉安人解缙等等的历代名儒都先后在临江访贤览胜,讲学吟诗。

过了临江府再往南可到吉安府,宋毅骋所走的这条路也是大月国的主要干道-京广高速,全程官道,虽然是土道儿,但维护的还是不错的。到了吉安府再转而向西90里就能到安福三舍,这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三舍刘家。

三舍都是刘家后裔,就是刘邦家的后裔,具体就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再近点就是刘备刘永的后裔,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刘氏已经发展到在安福号称刘半县了,没别的原因,就是一个县几万人,一半姓刘,时间久了,族谱也就没有了,所以刘淑英他们这一支就以南唐工部尚书刘适为始祖,没错就是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家那个南唐。

三舍以前并不叫三舍,为什么改名叫三舍,这就有的讲了,据宋毅骋了解,当时范仲淹搞了一个名为庆历新政的改革,其中改革科举的措施中就有一个三舍法,所谓三舍、三舍就是三个宿舍的意思。

将太学的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三个等级,整体就是末位淘汰的意思,每个月都会考试,连续三次不合格就要降级,直到开除,但是到了上舍生那就厉害了,那是可以直接入仕的,这老刘家那会儿,有祖孙三人都混到了上舍生,所以这地方,就是他们家就改了三舍这个名了,这也是一份荣耀不是。

....

三舍刘氏,在当地可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三舍刘氏那可是人烟辐辏的,这个庞大的家族,可是号称千烟的,千烟就是一千根烟囱,每一根烟囱,都象征着一户人家,一千个烟囱,就意味着这个家族有一千户人家,这个数字,是他们家族的荣耀,更是他们家族的负担。

土地,就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的家族太过繁盛,土地慢慢的不够分配,所以一些旁支或者没有继承权的子嗣就开始选择离开,他们选择了外迁,寻找新的生存之地,就跟老祖宗刘备一样,他家穷,不代表他的家族穷,所以一部分人就开始不断外迁,能留下来的可以说就剩下大地主了,旁支不迁徙不行啊,没地给你种。

“陈兄,还真是没想到啊,我这未来老婆的娘家祖上也是阔过的啊!”他笑着对陈贞慧说。

“何止呢,就是百年前,刘家诸多学子都是阳明先生的学生。”陈贞慧艳羡的回答,他的脸上充满了羡慕之情,祖上要是王阳明的学生,就这光环,到哪里都好混。

“王阳明?”宋毅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