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岳飞去南洋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三个人相互看了一眼,泉州船厂的王良德躬身道:“我们泉州船厂有大小不一的十八个船坞可以同时修建,算下来如果是建造小型船的话,平均下来一天能造一艘。 如果是中型船的话,两到三天能造一艘,如果是像“康济号”“通济号”那样的大船的话,也不超过十天就能建造一艘。” 林凯城和徐锦忠也躬身道:“我们船厂比不上泉州,建造船的速度略比泉州少一点。” 赵桓很满意的点头说道:“如果说你们三个全部同时开工修建大船的话,那算下来平均三天就能造一艘,对吧?” 三个人都一起点头。 赵桓说道:“很好,从现在开始先建造大船,按照“康济号”的“通济号”的排水量规模来修建。 你们要联系新建的科研所的提举刘益,朕已经让他们研究出船上使用的各种新的装置,比如张开的收集雨水的大帆,以及专门用来运马的船等等。 可能在船的设计之上要做一些改动,你们商议着拿主意,只要能达到朕的要求,就马上开工,方案不必再报朕了,只要达到朕的要求就可以。” 三个人都急忙躬身答应。 赵桓又转头对中书舍人胡安国说道:“从内藏库拨皇家专款给三个皇家船厂,泉州船坞拨款二百万贯,另外两家分别拨款一百五十万贯。” 对海船的修建是比不上江河漕运船的重视程度的,毕竟江河的船要用来漕运,而漕运主要是通过运河和江河,江河湖泊运输海上航运很少用。 宋徽宗的时候除了宣扬国威出使高丽时修建的两艘巨大的“康济号”和“通济号”之外,就再没修建过这么大的海船。 修的无非是一些用来打击海盗征收关税或者海上短途运输的中小型海船,数量也不多,而船坞却配备了大量的工匠,这些工匠没活干,又不能够对外承接私活,就只能闲着。 而工匠拿工钱是按照劳动量来计算的,没有活干,工匠就没钱挣,怨声载道,三个提举也无可奈何,而现在皇帝大手笔拨了这么大一笔款,这下子至少一年之内三个船厂都有活干了。 毕竟修建木船需要的花费是很小的,而且宋朝的船都不大,远远比不上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所以修建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能够满足皇帝的要求。 王良德想了想,又小心地对赵桓说道:“臣等这几天在京城述职,听说陛下在推行纸币,这次下拨的款项是纸币还是金银铜钱呢? 臣担心,如果是拨纸币的话,在泉州等沿海地方那些人未必认账,他们不认账,那么采购原料就会遇到问题。” 赵桓说道:“这件事朕会专门处理。” 随即他又转身扭头对中书舍人胡安国说道:“传旨泉州、广州和明州衙门,三个州立即开始纸币兑换,开始兑换三天后禁用金银铜钱,有擅自使用者,罚没充公。” 其他的州府赵桓没有采取严厉措施推行纸币,但是为了保证尽快让海船用于航运,赵桓在这三个州采取了强硬措施,迅速推行纸币,并且禁止金银铜钱的使用。 听到赵桓下的这一道旨,王良德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如果是这样那就不用担心了,有官府磨刀霍霍在后面撑腰,纸币就不担心发不出去。 而这之前皇家金行以及黄大郎的神州金行都已经在沿海一些重要的通商口岸开办了分行,所以兑换纸币不存在问题。 赵桓随即又问:“现在船厂已经建好,还没有交付使用的船有多少?中型以上的船。” 三个人在一起凑了一下数字,最后得知三个船坞已经建好,但还没有交付使用的海船,有五十多艘小型船,有一百多艘中型船。 赵桓点头说道:“差不多够了,这些船现在朕已全部买下来了,这属于皇家的,朕会派蔡鞗,钟相,杨幺他们前去接手。 你们要在一个月内修建十艘大型海船,要比“康济号”和“通济号”更大一些,有问题吗?” 三人都拱手道:“三个船厂一起开工,三天造一艘没有问题,三十天一个月能够完成十艘。” “很好,到时候朕会让岳飞带人前去接收,岳飞是朕亲军行营司的前军都统制。” 三人忙拱手道:“臣等早闻岳家岳太尉的大名,千里奔袭屡战屡胜,乃是我大宋的常胜将军。” 经过这几仗打下来,岳飞他们的名头早已经在大宋声名远播了。 赵桓点头,挥手让他们退下。 接着赵桓传令把岳飞叫到了议事殿。 赵桓问他:“最近你手下有多少兵了?” 岳飞拱手:“回陛下,新兵营又扩充了一批经过训练的兵卒,目前臣手下有兵两万。” 赵桓点头说道:“差不多够了,朕要给你交办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件事只有交给你朕才放心,交给其他人朕不放心。” 岳飞一听,顿感自己责任重大,又听官家如此信任自己,心下一暖。 岳飞撩衣袍便跪倒在地,磕头说道:“臣叩谢陛下信任,粉身碎骨难报陛下恩典。”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