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开荒种地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赵桓把《大宋日报》的构思和安排告诉了李弥逊,说道:“这份报纸就由你们礼部来负责。 你担任报社的提举兼总编辑,总编辑共三人,两个文字总编一个图画总编。 除了你之外,另一个文字总编是新提拔的左谏议大夫赵明诚的夫人李清照,她也是皇后最新任命的尚书内省司言。 另外图画总编是翰林书画院的张择端,他主要负责《大宋日报》的图画版。 报社下设若干编辑和编委,人员组成由你们三人商量确定人选。” 李弥逊也明白了,皇帝大致要他做什么。 其实礼部算是比较清闲的衙门,毕竟大宋现在面临金国强大的攻势,又跟西夏打了很多年了,而高丽害怕金朝的报复,也不敢来大宋朝贡,因此礼部接待使臣的任务就少了很多。 而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抗击金朝,相关的各种仪式活动被大幅裁减,礼部工作量一下少去了很多。 皇帝如此看重的这份报纸,李弥逊下决心办好,作为一个老学究,当然也知道宣传的重要性。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 交办完之后李弥逊先告退。 第二天,李弥逊、李清照和张择端三人在礼部商议筹建《大宋日报》的相关事宜。 有了皇帝的直接交办和支持,事情当然就办得非常迅速快捷,两人很快确定了若干编辑和编委。 名单报给了赵桓,赵桓很快批示同意。 由于时间紧,只能在京城开封和附近州县发行,赵桓下旨给各州县衙门,要求各州县都务必出钱订购《大宋日报》,而且要按人头。 另外,州县官员要积极动员所在州县的作坊、商铺以及当地乡绅、官宦积极订阅《大宋日报》。一定要定一年,这样才能保证印刷数量的准确,不至于浪费或者不够,当然还要留出若干机动数量的报纸在街头巷尾零卖。 …… 赵桓吩咐传召亲征行营司前军都统治岳飞。 岳飞来到睿思殿。 施礼之后,赵桓赐坐,问岳飞道: “朕想让你在朝会上上奏,让所有厢军全部解甲归田,解决冗兵问题,同时能够有更多人手从事农耕,保证粮食供给,你意下如何?” 岳飞大喜,长揖一礼说道: “这正是臣所想,厢军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却占着大量的军费,不能打仗,只能做一些修水利之类的事,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军饷。 现在国库空虚,更应该把有限的军饷用在刀刃上,所以陛下的抉择再正确不过了,臣愿意在朝会上上奏,请求厢军解甲归农。” 赵桓点头说道: “这数十万的厢军解甲之后该怎么安排也要想好。其中相当多的厢军已经集中到了建康,赵构逃走的时候把他们都扔到了建康,又该如何处置这数量庞大的厢军?” 岳飞说道:“让这些解甲归田的厢军转为军团屯田,专门从事长江以北淮河两岸,包括山西、陕西等有可能跟金军作战的区域农田的种植。 厢军打仗不行,种田是没问题的,而且毕竟他们是有组织的,更方便操作,划定区域组织他们从事农耕。 此外,全国还有大量的可耕荒地没有开垦,可以让厢军解甲归田后去开荒。可以免他们三年的税,这样很多厢军都愿意去开垦荒地了。” 赵桓笑了笑,说道:“你的胆子还是小了点,朕倒有个想法,你听听觉得怎么样?” 岳飞忙躬身道:“陛下高见,自然是最好的。” 赵桓笑道:“不见得吧,之前你可没少说朕的主意不行,明里暗里想违抗朕的作战计划呢。” 岳飞十分惶恐,说道:“那是臣愚钝,不了解陛下作战计划的深奥,现在回想,十分汗颜,从今以后陛下圣旨,尤其是行军作战制定的计划,臣会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 赵桓点头笑道:“开个玩笑,不用紧张。朝会上,你上奏提出所有厢军解甲归田,要提出具体的方案,比如,厢军对耕地连续耕种三年之上的,这块地就归这个耕种的厢军所有。 如果粮食被金军损毁或抢走,可以免纳粮,如果有产出,取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 岳飞眼睛都瞪圆了。 因为这时候宋朝的田税一般是十取一,好的田甚至五取一,也就是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粮食要作为税交给朝廷。 当然,如果是租赁地主的地,那还要交租,多少由地主约定。 现在厢军解甲归田,耕种的是朝廷的地,就不存在再向地主交租的问题了。 交了朝廷的十五分之一的田税之后,剩下的粮食都可以归厢军自己所得,这将极大的刺激这些厢军耕作的热情。 岳飞眉飞色舞,说道:“臣以为,陛下这英明的决定一定会让所有的厢军都心甘情愿的解甲归田,耕种土地。 毕竟十五分之十四的粮食都归自己,而且耕种三年,土地也归自己,哪有不答应的? 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大幅减少朝廷的税收?”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