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4页)

现在有无数新的思想浪潮在冲击着我们的大脑。思想变化的速度并不亚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管理企业采取不变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但顿悟还需渐修,渐修并不是说做事要拖拉。明白讲,准备工作要做细,也就是说把改革会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情况事先准备好,并提出解决方案。

汉武帝

汉武帝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以秦帝国的版图之辽阔,不过是汉武帝时代版图的二分之一。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44年,如此大事武功,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执政。其时匈奴气焰嚣张,西域神秘莫测。

汉武帝绝不能忍受乃父乃祖的“和亲外交”,忍气吞声,换取短暂和平。他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持久的雄心和野心,去征服,去开拓。

汉武帝即位第二年(建元二年,前139),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希望借此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实现对匈奴的战略包围。年仅18岁的帝王竟有如此眼光,历朝历皇,谁可比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千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原汉族政权力量延伸到了今天新疆以西。

即位第八年(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第一次运筹帷幄征战匈奴,马邑之战失利。但是,短暂的失利,丝毫不能影响24岁天子的征战豪情,反而促使汉武帝破釜沉舟,毅然抛弃汉王朝施行近七十年的和亲国策,全力出击匈奴!变和平体制为战争体制,弃祖宗制度启现实制度。其间的勇气和魄力,令人叹为观止!

汉武帝曾在一篇求贤《诏》中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篇踌躇满志、殷情恳切的求贤《诏》,收录在萧统《文选》中,千百年来,英雄传诵,志士吟咏。当年汉武帝以此“广延天下人才”,今日反观汉武帝一生功过,此语更是恰如其分!汉武帝之所以立下非常之功,皆因他就是非常之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曾打算亲自教霍去病兵法(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霍去病虽未学,但可见汉武帝深通兵法,这是他成为卓越的战略军事家的基础。

论及汉武帝一朝的军事战役,人们往往言必称卫青、霍去病、李广,没有人注意到璀璨四射的将星、帅才背后,远在庙堂之上,那位足以与西方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相匹敌的最高统帅——汉武帝。

当年,汉武帝决意改变祖制、对匈开战,韩安国、汲黯等前朝老臣,公孙弘、主父偃等当朝新锐,纷纷高唱反调。群臣应者寥寥,首战无功而返,年轻的总指挥却岿然不动。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汉武帝决心一改传统的被动防守的战略,而采取主动出击到大漠深处去打击匈奴的战略,此后,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都由汉武帝亲自决策部署,选将调兵。至于具体的用兵时间、出兵地点、兵力部署、攻击方向,汉武帝都事无巨细,总揽无遗。

与此同时,汉武帝又剑指东方、南方、东南方、东北方,使汉朝的势力到达今天西方的中亚,西南的云贵川,东北的黑吉辽,南方的海南与福建,勾勒出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马驿之围

马驿之围

马邑之战是汉武帝发动的第一次对匈奴的作战,是一场典型的伏击战,但由于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功败垂成。在汉朝以前的战国时有两次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一是赵国的名将李牧,设计引诱匈奴深入境内,后围而歼之:另一次时秦国名将蒙恬率30万北击匈奴,而后修长城抵御之,可以看出主要以被动的防御为主,基本没有主动进攻。汉武帝发动的这次对匈奴的作战是类似李牧的诱敌深入,后围而歼之的模式,还是传统的作战模式。

马邑之战是这样展开的:双重间谍商人聂壹告诉匈奴的大单于自己能做马邑的内应,让大单于带人来攻,里应外合。汉朝则拍派大军在马邑四周设伏,李广也参加这次战役。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大单于果然带主力前来,到离马邑不远的地方,发现城外的牛羊无人看管,产生怀疑,后派人攻克一个据点,抓来俘虏审问,发现自己上当了,马上带人撤退。很多人为马邑之战的功败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