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外汇储备从1989年的亿美元已增加到2002年末的2864亿美元,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经济实力早已超过日本”

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按实际购买力(PPP)计算,1995年中国GDP超过了日本,1999年中国GDP比日本高出35%。1999年,按当年的汇率折算,中国的GDP为9800亿美元,美国为83510亿美元,日本为40790亿美元。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为41120亿美元,日本为30430亿美元,中国GDP高出日本35%。

何为购买力平价,打个比方说,在美国1美元买一瓶啤酒,在中国两块钱可买一瓶同样质量的啤酒,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就应该是1美元兑换2元人民币。美国有学者推算,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GDP规模将在2015年即可赶上美国。

早在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购买力平价法对各国经济实力进行排序,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下子增加了4倍。根据这一测算,美国《时代》周刊在1993年5月31日也载文说,根据购买力平价估算,1991年中国的GDP总额为16000亿美元(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值为4300亿美元)。按中国的速度和潜力,到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GNP值将分别为36000亿美元、74000亿美元和139400亿美元。而2010年,日、美的GNP值分别为:日本43000亿美元,美国96000亿美元;2020年日、美GNP值分别为:日本65600亿美元,美国1180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亚洲主导经济…

美国《纽约时报》2002年6月27日刊登文章称,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吸纳外资的强劲势头、进口的旺盛需求会使其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中国目前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亚洲各国购买商品、零部件和原材料。中国政府通过大量进口和其他外交努力使邻国相信,中国要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尼克·拉迪说:“对于亚洲这些国家来讲,中国是如此大的力量,唯一合乎常理的应对策略就是怎样同其一道发展。这种趋势是挡不住的!”

虽然美国还会继续扮演亚洲各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的角色,但它在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面前,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会不可避免地让出“亚洲主导经济大国”的位置。

拉迪分析说,中国外贸的增长速度比日本经济鼎盛时期——20世纪60和70年代还要快。因此,中国的发展已经从经济上和政治上正威胁到美国在亚洲的第一盟国日本的地位。

正是由于中国的大量进口,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变得空前活跃。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执政一年以来,已经两次访问中国,与前任总统们不同,她决心改善和促进与中国的关系。现在,印尼有望获得在中国南部建设一个9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人口和消费大国,正吸引愈来愈多的海外投资。预计2002年中国吸纳的国外投资额将达到创纪录的500亿美元。所以,中国作为一个进口大国、吸引投资大国和便宜的制造品出口大国,正迫使其他亚洲国家调整策略。

布什的贸易代表佐里克在最近一次访问东南亚的时候,建议东南亚国家,放弃各自的利益纷争,团结一致,与中国谈判和周旋,只有这样才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然而,亚洲大多数国家领导人都称,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他们国家的经济是有益的。中国提出的建立东南亚和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的主张也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响应。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资本市场…

美国高盛公司总裁约翰·宋唐在2001年10月21日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预测,未来3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资本市场之一。

宋唐说,中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GDP将很快等同于日本,有望追上德国,成为全球经济的第四个支柱。中国将在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非常了不起,而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致力于发展经济使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