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的影响,也是因为科学的庇护。以科学为名的技术受到广大迷信科学而非具备科学精神的人的认可,并且技术能够给实际生活带来更直接的利益。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远较成为一名天文学家要有更实在的收益,较之抽象笼统的科学,技术显然更能实现普通人的当前理想。而科学之所以要受到批判,是因为科学必然孕育技术,技术社会所伴有的种种问题不只停留在技术层次中,更深深植根于科学本身。今天的科学固然有被技术掩盖的倾向,然而技术化造成的危害与其说是源自技术,毋宁说是肇始于科学。今天被认为是科学的东西,已经丧失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应具有的批判精神,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又必然孕育今天丧失批判精神的技术。

五.科学沙文主义的危险

1.

当人们在科学辅助之下获得极大回报、意识到科学是真正可以使自己摆脱物质贫困或拥有更多物质财富,从而崇尚科学成为一种美德而被大加宣扬时,科学便不再扮演这个救世主角色。任何东西如果是恰如其分的,那它必须是无意识的,必须是感受与收获错位的。

科学沙文主义就是在对科学积极一面的强烈感受之下确立的,但科学沙文主义并不是对科学的科学认知,而是对科学的迷信。科学沙文主义者视科学为万能,拒斥其他认知方式,在科学沙文主义指导下,其他认知方式受到歧视和抑制。并且随着科学及其成果日益繁荣,科学沙文主义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甚至普遍民众心目中的科学已经类似于科学沙文主义中的科学,成为一种远远优越于并凌架于其他认知方式之上的绝对科学。科学盛行为科学沙文主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造成了对与之平等的其他认知方式的事实抑制。

任何认知方式都有沙文主义倾向,科学也不例外。苏格拉底所谓“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被无数人奉为圭皋,可以说是科学沙文主义倾向的早期经典。而在历经宗教黑暗、科学终究复兴之时,启蒙思想家便对宗教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与此同时大批具有科学精神的思想家开始尽情讴歌科学,“知识就是力量”集中体现了人们这个时期在科学精神指导下的乐观主义。

对科学的迷信使人们相信科学是唯一的济世良方,而不是众多本应平等的认知方式中的一种。中医药一度难以走出国门获得认可,仅仅因为它不能得到科学证实,而科学之所以不能证实,却并非因为中医药本身的非科学性,而是科学发展还未达到可以证实中医药的水平。即便中药以新的面孔出现,也已经不再是传统中医意义上的中药,而是科学意义上的中药。目前少数一些获得认可的草药,也是在经历了科学的检验之后才被应用的。人们对只有数十年历史的科学检测趋之若鹜或许没有什么奇怪的,然而即便是在中国延用上千年、经历时间考验的古老中医药,也非得从只有短暂历史、还非常不完善的现代科学那里领取通行证,就让人感到惊讶了。又如中国美食固然享有世界声誉,然而在饮食博览会上,中国菜肴开始却无缘获奖,究其原因,竟然是中国菜肴未能标出详细配料、单位热量、精确的营养物质含量之类,显得“不科学”之故。可正是在科学指导下标出了营养含量、突出了营养价值的同时,其他的科学不能表示的营养和健康因素被忽略了。科学能反映的营养指标只有寥寥少数,而和健康饮食有关的指标可能成百上千并且难以穷根,真正健康的饮食就是自然饮食、没有科学介入的饮食,然而,如果没有经过科学鉴定分析,缺乏营养标识、成份含量之类,一种食品是难以被大众认可的。分析能不能吃,要由科学来证实,不管其是否真的能吃或真的不能吃。可以看到,在科学发达的国家,常常依据科学的证据为某一食品(如巧克力)或某一营养素(如胆固醇)争执不休,然而垃圾食品依然盛行不衰,那里的饮食甚至不比科学欠发达国家营养。不考虑科学的局限而盲从科学只会给生活制造更多的麻烦。

然而盲从科学的影响已经不止于此。科学就像马路上下水道的盖子,既保护健康的行为和秩序,也成了保护一切狭隘的逐利行为不暴露阳光之下的铠甲。看看商业广告上充满诱惑的宣传,很少没有以科技含量和科学研究结果作为佐证的。满眼的垃圾食品大有取代自然食品的趋势,但是过程却是在科学的掩护下进行的。儿童一开始就被标榜营养科学的各种人造食品包围着,但是科学却无力扭转这种显然不科学的标榜。因为在方式上,垃圾食品标榜其科学与科学标榜其脱离自然毫无二致。垃圾食品是对科学的扭曲,而科学本身就是扭曲的。在科学沙文主义泛滥的情况下,这一点很难被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