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并不存在普遍真理,对绝对、永恒、普适的真理的寻觅不是骗人的把戏,就是无望的追求。真理并不担当普适与绝对永恒于人类的使命,它仅仅在于人类的自我肯定与维持;真理的境遇也反复而无一例外的证明人们对真理所寄予的期待只会让它名实难符,也让人们有充分理由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实际上,以人类的认知局限,人类无法认知比他能认知的更多,甚至即使在这一局限下人类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并发生着转变,即使普遍真理存在,人类也不可能知道它身在何处。科学也不能改变这一点。所有这些使普遍的真理从未存在过,它也必将是虚妄不实的。任何真理都只是信念,信仰者以对它的坚信不疑保持着对自己的肯定,因而它并不能永恒、绝对或者普适,它不能做得更多。

2.

相对于所有其他非理性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是如此嬴弱以至根本微不足道,真理相对于遍布生命周围、充斥生命内外的非生命而言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真理似乎突兀于机械般的没有思考能力的一切其他生命,更不用说非生命了。一切其他形态的存在的非理性,生命或非生命的,在人类俨然具有的真理面前都相形见绌。

然而考察所有形式的物质存在,只有人类具有真理,从而相对于所有其他物质存在形态而言的人类的真理,已经不再是一种优点,而仅仅是一种特点,并且是一种表现出非理性存在的特点,而不是反映出种的优越性的优点。人的所谓真理实际上就是这样,它仅仅是物质非理性存在的普遍意义下的一个普通的实例,而这个实例仅仅冠以并非反非理性的真理之名而已。根本不能将真理与其本原意义相等同。人类目前的所有优越感建立在认为自己具有本原意义上的真理的认识之上,而这是所有怀着种的优越感之下所产生的人类文化中一切荒谬的根源。

所谓真理对人往往有极大的欺骗性。部分是因为任何物质都倾向于自我维持和肯定,任何有感觉的生命都自我感觉良好,人对作为人的肯定,乃是万物均具有的本质上的自我肯定,是人作为人在本质上的不被觉察的自恋。“真理”能够迷惑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物质存在的非理性的表现形态却是各不相同并且体现出层次的。一块石头很难被归结为理性的存在,然而花草树木却多少被赋予人格,而动物尤其是进化程度高的动物往往被人类拿来与自己比较,到人这里,“真理”最终成为人特有的禀赋了。进化程度的差别使人不自觉的将原本统一的非理性差异化,使真理独立并凌驾于非理性之上。

人们已经有无数的看法证明自己之外的其他一切生命哪怕是最接近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也是以非理性的方式存在的,但是奇怪的是人往往将这些观点用于论证人是唯一一种具有理性能力的动物,一种截然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动物。而对于自身的非理性,人们避而不谈。人类与高级灵长类动物分享98%的基因,由共同的元素、成分构成,假如真理真的存在,这些事实无疑是对真理的诘问。作为物质存在形态之一,作为起源于非生命并将复归于非生命的生命,并且作为一种与其他动物分享共同基因和共同成分的动物,人很难说拥有真理,很难说普遍持有的具有真理的观点不是一种自欺。实际上,所谓真理与广泛而强大的非理性相比,不过如同水面泛着的雾气、光源释放的光芒、香料散发的芬芳。真理与非理性的本质是同一的,真理仅仅是个假象,它仅仅是非理性的又一个表现形态,在其本质上是全然的非理性。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以科学为名义的人的认知的局限性

以科学为名义的人的认知的局限性

一. 作为应激本能表现之一的认知

二. 以科学的名义

三. 科学与谬误:科学的局限

四. 人的认知的局限性

一. 作为应激本能表现之一的认知

认知是生命的伴生物,某种意义上,它是生命发展到高级形态后的产品,是生命应激能力的高级形态。人类无疑也具有应激性,具有对外界刺激的本能的反应和适应能力。而正如人拥有无与伦比的大脑一样,人拥有出类拔萃的认知能力。

作为生命应激能力的高级形态,人的认知同样源于身外之物,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外物在反复无常的意识下的反映,这种反映因人因时而异,并非事实,而是被意识加工后的事实。亦即,人的认知源于自然,受到人的控制(这里的表述仍然是粗糙的,人之外的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控制尽管并非故意甚至是经常力求避免故意,却又难以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