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徐夫人已经想到了,如果让人知道刘彦昭不是刘家的嫡长子,对他们大房一家人,实在是有弊无利。

因为就算刘彦昭不是袁太君的亲生儿子,袁太君却仍然是刘彦昭的嫡母,袁太君仍然是徐氏的婆婆,根本改变不了她们之间的尊卑关系。

反而会让人嘲笑徐氏下嫁给了奴才之子,而她的儿子刘静安也要被剥夺嫡长孙的称号。

这种于己毫无益处的事情,徐夫人是不会做的。

幸好昨天贵喜说出那个秘密的时候,屋里只有她和兰香。兰香当然知道事情的轻重,不会出去乱讲。这件事情,她们只能当秘密烂在心里。

但是这又回到开头兰香提的那个问题,把贵喜怎么处置?

兰香打来热水,徐夫人梳洗。因为婆婆就在后院,徐夫人要早点儿过去请安。就算她是朝廷二品外命妇,这些礼节也不能免。

不多时,徐夫人来到袁太君的院子,刘彦昌和刘静安也过来了。

因为忠义侯府寒酸简陋,该摆的排场也摆不开,早饭干脆就都聚到袁太君这里来吃,也省得袁太君冒着寒气出门。

早饭摆了两桌,一桌在里屋,徐夫人侍候着袁太君吃;另一桌在外屋,刘静安陪着刘彦昌用。

兰香领着丫环们传饭,来回穿梭,却不闻一丝声响。

徐夫人持箸给袁太君布饭。

袁太君举起筷子,正要吃的时候,她忽然想起什么,问左右:“贵喜呢?跑哪儿去了,今儿早晨起来梳头的时候,我就没看到她……”

第78章 宋园的戏酒

袁太君问贵喜哪儿去了,左右皆说不知。

徐夫人举着筷子,停了一下。随后她放下筷子,低头敛袖,回道:“回老太太,贵喜在我院子里呢。”

里屋和外屋只隔了一道门帘,刚刚吃饭的时候,门帘打了起来。里屋和外屋的人,不仅能听到对方说话,互相还能看到对面的情景。

刘彦昌在外屋听袁太君问贵喜下落,就停下了筷子,后来听徐夫人直说贵喜在她院子里呢,他吓了一跳。忙敛息静声,听徐夫人怎么回答袁太君的问话。

袁太君奇怪地看向徐夫人,说:“她跑你院子里做什么,难道你用她梳头?”

徐夫人不动声色地说:“她昨晚去园子玩儿,掉到池子里了。救上来,只剩下半条命。因为天晚了,怕惊动到老太太,所以送到我院子里去了。”

“掉池子里了?”袁太君不可思议地说,“她在这院里好好的,怎么会到了园子里,怎么会掉到池子里?”

徐夫人说:“我也不清楚,送到我院子里的时候,人已经昏了,到现在都没醒。”

袁太君又问:“人到现在还昏着吗?”

徐夫人说:“请老太太放心——您知道我略通医理,我给她用了副药,现在已经没事儿了。等会儿她睡醒了,就可以让她回老太太这里来了。”

袁太君叫道:“这成什么样子!”又说,“快来人,不管是用背的,还是用抬的,给我把人弄到这院子里来!”

外面的婆子答应着。徐夫人则吩咐兰香:“你领着她们去吧。”

随后,徐夫人继续帮袁太君布饭,就跟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

刘彦昌不明白徐夫人什么意思。也摸不清袁太君的底细。他楞了一会儿,看徐夫人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他索性也装出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开始吃早饭。

不一会儿,兰香来回话,说已经把贵喜抬回来了,人已经醒了,现让她在厢房的炕上歇着呢。

袁太君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不多时,她喝完一碗粥。示意自己吃饱了,自去炕上休息。

其他人也匆匆吃完了饭。

刘彦昌说他要去城守府办事,先行告退。随后袁太君示意徐夫人和刘静安也不必在她眼前立规矩。都散去吧。

于是徐夫人和刘静安也离开了。

刘静安自去书房院里读书。

徐夫人一出门,却被刘彦昌手下的一个小厮叫住了。小厮说:“二老爷请大太太过去看一下,给城守府置备的礼物是否合适。”

徐夫人便跟着小厮来到前院。只见刘彦昌穿着镶毛边皮袄,头戴皮帽子,显然是要出门的打扮。地上整整齐齐摆着几箱东西。想必是送到城守府的礼物。

刘彦昌让徐夫人察看一下礼物。

徐夫人却垂着眼睛说:“二老爷安排的,必须是周备的。”又说,“其实也不拘多少,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