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2/4页)

敢出兵,我便服了他!”

“他若出兵,长安转眼不保,二哥三哥可都看着他呢。”李陵道:“我猜,他不但不敢出兵,山南一带的府兵,也定会被他抽回守关去。到那个时候,整个山南道便尽入我手了!”

厅上众人均沉默不语。吴王的分析确实有理,只是未免太过简单了。照他的说法,这是有胜无败之局,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吴王。”一名武将犹豫着说道:“此计虽妙,却未免……未免一厢情愿了。若朝廷调岭南之兵攻我吴中,又当如何应对?”

“此乃小事,本王早有计较。”李陵无所谓的答道:“这十余日里,我早把粮草财物昼夜不停地运了来,即便他们占了吴中,也奈何不了我的大计。”

此言一出,众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吴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放弃江南不成?

“殿下,万万不可!”崔明理猛然站起身来,急切道:“吴中乃根本之地,富甲天下,为襄阳而弃吴中,得不偿失呀!”

崔明理的话,说出了众人的心声。大家见有人带头,便也顾不上太多,纷纷发言劝阻,一时间大厅之内人声鼎沸,乱作一团。

“怎么,都要造反不成?”李陵冷哼一声,冷森森的目光扫视一周,把所有声音压了下去。见众人不再说话,李陵才慢悠悠的发问:“江南之地,是谁之根本?”

这问题显而易见,反倒让大家不敢轻易回答了。

“江南是大唐之江南,非我李陵之江南。既然自己兄弟要取,便由他去,也省得那样的烟花之地遭受刀兵。”

群臣又是一呆,没想到吴王竟说出这样一番悲天悯人的言语来。尽管未免有些迂腐,其用心却是极善。

谁知李陵突然嘻嘻一笑,道:“不过他取一处,我就取一处。一地换一地,越换越近,说不定哪天就换到了长安去了。哈哈,都是自己兄弟,还分什么彼此?”

“好了,就是这个章程。”李陵收了笑,面色一整道:“江南偏安,却离关中远了些。此处地处要冲,正可时时威胁长安。只要能牵制住关中主力,长安不攻自破!”

“吴王……”崔明理尚作着最后的努力,他艰难的措辞道:“臣不明白,此事于吴王、于吴王有何好处?”

“好处么?”李陵一怔,旋即笑着摇摇头道:“你不明白的,你们都不明白的。”

他不再看众人,径直走出了大厅。

正是午时,瀛州河间城外,突然想起了呜呜的角声。过了半刻功夫,角声稍歇,马蹄声似暴雨般击打着地面,一万契丹骑兵自大营中驰骋而出,分列于城下。好似一片黑压压的云。

这都是耶律部最勇猛的战士,如今换上了唐军的精良装备,简直如虎添翼。手中握着乌黑闪亮的铁骑弓,这些年轻人相信,就算再和薛礼的三千近卫对阵,也能击而破之!

耶律丰跨着马缓缓而行,从左到右把自己的战士审视了一遍。他满意地点点头,忽然一拨马,驰回了军阵中央,举刀高喊道:“兄弟们,从今天起,耶律部再不受人欺负了!”

上万骑兵随之举刀呐喊,声震云霄,直要惊散头顶的浮云。

耶律丰静静地看着这些战士,等呼声一落,他沉声道:“如今,耶律部已经是契丹的盟主,燕王答应过,只要打赢了南边的敌人,我们就能回家去!”

听了这话,所有的战士都异乎寻常的沉默了。他们并不愿意替汉人打仗,但他们也知道,这是形势所迫,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

耶律丰自然理解战士们的心情,他没有理会,继续道:“薛将军将会率领我们,直到攻下长安!”

薛礼!听到这个名字,众将士先是一愣,继而群情激愤,整个军阵好似开了锅一般沸腾起来。耶律丰大怒,一时却也压制不住。契丹乃游猎民族,天性散漫,在军纪上自然比不得大唐。

正在此时,北边天边突然腾起了滚滚的黄尘,似有无数兵马在行进。一眨眼的功夫,一队黑甲骑兵已经穿尘而出,急驰而至。有节奏的马蹄声震动着大地,如一曲催魂的破阵乐。令契丹的一万骑兵都感觉其势难挡,直要掉头躲避。

眼看就要冲到,对面的骑兵似乎同时得了命令,骤然勒马。战马嘶鸣几声,不耐的刨动着地面,渐渐安静下来。尘烟散去,三千铁骑岿然不动,如铜浇铁铸一般。为首的一员将军傲然跨于马上,面容冷竣,仿佛一块万载寒冰。

薛礼!

契丹将士的心神都被这名天神般的将军吸引了过去,仿佛他的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