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昭��猓�錾砦浪��А�

众人落座,等晚来的几个陆陆续续到齐,此时大略孟老夫子也和寒肃谈话完毕,从门外缓缓踱着步进来,在众生前面站定,扬声道:“安庆城寒凌何在?”

寒凌本欲举手示意,转念一想还是站了起来:“夫子,正是在下。”

孟老夫子眯起眼睛快速打量了两下这个放在平头百姓的孩子中十分出挑的娃娃,四岁的光景便可看出眉目清朗,但也真未觉得和这孟氏中的聪明孩子有何不同。这老头阅人无数,一时当下却也看不出个深浅来,这娃娃毫不怯场,说他名头响有傲气,却又是一副几位稳妥的笑模样。

老师打量着学生,学生也在打量着老师。

寒凌只觉此人真是州牧与县尉的结合体,干巴瘦,有着州牧的山羊胡,县尉的招风耳,个子奇矮,眼睛灵动,咕噜噜转个不停,显然是个身子骨硬朗的——听闻他文武双全,也不知全到什么地步。

孟夫子见着小娃娃还偏着头看自己,笑道:“识字否?”

寒凌答:“识。”

“几何?”

“五千上下。”

孟老夫子倒抽一口凉气。

“都读了什么书?”

“也未曾看过什么经典,只是把各国历史通读一遍。”

孟老夫子并非死读书之人,自然知道以史为鉴的道理,对这举动大加赞赏,转转眼睛捻胡问道:“我且问你,天圣二十五年,勇胜侯南征为何失败?”

孟夫子提此问也只是试探,并未指望一个四岁小儿能回答这样一个战略战术上的问题,在他看来所谓的通读一遍各国历史也只不过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指不定国与国之间就要出现差错。尤其是南方国家众多极易混淆,其真意在于打击一下,好让这寒家的娃娃明些事理,千万不要自高自大。这也就是所谓夫子初课的“下马威”,也算的必经之路。

第六章 师说

寒凌对这一段历史并不是很熟悉,因为大齐国祚将近千年,这是第四百到五百年之间的事。大齐地处中原,向北为冰山雪原,向西为草原,向南为山林水泊,向东越过几个小国就是大海,也有部分地区临海。而在战事上,北面和南面比较吃紧。

南面的山区少数民族个个张牙舞爪群魔乱舞,除了相互之间时有纠纷,在对大齐的态度上倒是出奇统一,南蛮认为大齐钱多人傻,反正九百九十九南国人口多的要死,又占据了有利地形,这仗不打白不打,军队一开进来就是猛兽,陷阱,毒箭的招呼,遇到打不赢的就风紧扯呼退到山林中去。而大齐则是认为南蛮乱,伦、不讲卫生、长得丑、智商低,几乎每个将领都自信自己能把这一群茹毛饮血的泥腿子收拾得屁滚尿流,但实际上战战和和,最后都哭爹喊娘说难打难打太难打,我要回家找妈妈。

而寒凌认为,这些山民虽然原始,但其体魄强健,日可奔袭百里,又团结协作,兵种更有分工。最可怕的是大齐的士兵都在平原训练,进入特殊地区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午餐,鸡肉味嘎嘣脆……

众生都在等待寒凌的回答,寒凌本不欲太过于冒尖,但又想到刚才那一阵窃窃私语,心中也是恼火,心里想着在这孟氏私学怕也要待到十五六岁,总不能这么一直窝着,转念就改了主意。

“回夫子,学生在史书中所见此战一笔带过,只说其败于黔族的野兽冲阵,死伤无数,退兵回朝。但学生可以自己分析一些事情。首先是此战的时间,勇胜侯在路上行军太急,与南国作战的最佳时间是夏末冬初,还在夏中他就开进雨林,夏初大雨,夏中涨水,一路会非常泥泞,而且树木疯长,野兽狂躁。其次是选择对象,黔族是小族弱族不假,但它有稀缺资源盐巴,世代掌管,并被周边承认,牵一发动全身,大概勇胜侯对南国并非很熟悉,以为选择了个软柿子,实际是捅了马蜂窝。”

寒凌顿了顿又说:“然后就不得不说一说将领的个人原因,勇胜侯少年出战塞北,所向披靡,导致中年骄狂,在面对野兽冲阵时因为陌生又拿不出好的办法,这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绣花针落地可闻,寒凌扫一眼,将众生姿态收入眼底。大一些的面露赞同,或是急于补充些什么,在不就若有所思,当然也不乏不学无术之辈,左顾右盼瞧个新鲜。而小的几乎都是面露茫然,懵懵懂懂。

寒凌想想,还真是想不出有什么可补充的,无非敌强我弱,敌贱我傻,敌太会我不会,敌凶残我圣母……大略这些世家子弟总是知道些内情,这倒也不足为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