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

:/b5856/

……

作品相关 写作动机

依照上一本的惯例,在作品相关里,第一个要被谈起的,就是我的写作动机了~

不同于上一本古代言情写作动机中的英雄崇拜主义情结,这一次让我决定尝试推理的原因就要理性很多。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阿加莎迷,记得大学的时候,自习以及课余的时间,我几乎把图书馆里的阿加莎系列读了个遍,对波罗先生崇拜不已,更是对推理女王阿加莎巧妙的思路深深折服。

从小就有一个怪癖,喜欢那种能让人费脑筋反琢磨,但是最后又一定能分出个是非对错的事情(数学除外哦,汗,嘻嘻),于是,大学时代在众多专业课中,便对刑法尤为热爱,而刑法学的学习中,也对案例分析更加热衷。一桩桩不同的大案小案,总能找到耐人寻味的细节来。于是,在读研的时候,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让小莫的许多朋友摇头不已的犯罪学专业。

诚然,真正的犯罪学及犯罪心理学并不像很多电视作品里渲染的那般神奇,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是枯燥的,并且费脑,而这恰恰满足了我的古怪偏好,也算是落得个心满意足吧!

于是,在第一本《我的夫君是古人》将近尾声的时候,一个大胆的念头跃入脑海,如果我也尝试写推理,那会怎样?

乍一想,把自己吓了一跳。乖乖,推理哦!这怎么是一般人可以写得了的呢!搞不好会如同一个没有学会走路就想拔腿就跑的幼儿一般,摔个狗啃泥吧!念头一出,不由的打了退堂鼓,于是忐忑得想亲爱的编编糖大征求意见,并且得到了认同,编编的认同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于是乎,曾经被我崇拜和热爱的小说类型,终于,轮到了自己的头上。

虽然看了很多阿加莎,但是女王终究是女王,小莫一个庸人,自是不敢预支试比高,只有匍匐在地,虔诚膜拜的份。但是,小莫却可以承诺,这一本《侦情档案》必是我倾尽心血之作,虽然水平未必能让各位睿智的读者大大满意,但是,我会用心,努力的去写。

小莫力求,逻辑性的推理至于,还要在案件中反射出人性的光芒及阴影。就如我在简介中说的那样,最难侦破的,是人心。

一点点赘言,只是想要给愿意读小莫拙作的大家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小莫的推理之路刚刚启程,我会一步一步,扎实的,走下去!

作品相关 关于推理小说的一点随想

小莫的《侦情档案》写到今天,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半,总的来说,小莫的写作心情算得上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关于这一题材的尝试,让小莫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和激情,而忧的却是这“推理”二字。

之所以突然之间有感而发,是因为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评论推理文写作的文章,因为自己现在正在做着这件事,于是仔仔细细拜读下来,等到看完最后一个字,只剩下一声叹息。

根据这位学者的说法,其实小莫写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推理小说,而是推理这个门类里面比较被视为“伪推理”的犯罪小说,突出的是案情,以及查案的过程,至于是不是如同那则专家评论所说,“不免落入审视人性的俗套”,那就要见仁见智了,其实不用写小说,相信大家在看中央十二台的法制节目时,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犯罪,本身就反映着人性中平时被掩藏起来的一面,破案的时刻,摊开来让大家看看清楚,这到底算是落入俗套,还是顺其自然,还真说不明白。

而之前我所说到的关于推理所产生的“忧”,说白了,无非是在现实与艺术加工之间的徘徊,现实与虚构的比重孰重孰轻,还真是难以把握。还是那篇专家评论,里面说,清一色警察破案的太俗套,应该加入新鲜元素,例如金田一一样的学生侦探,或者干脆白天做服务生,晚上是推理奇人,屡破奇案,或者是一个神秘或神奇的私家侦探,blabla,这样才有新意。在说完关于角色的俗套问题之后,专家又说,推理小说不同于恐怖、科幻、悬疑、灵异等等等等,那些可以最后给读者留下一个现今科学无法解释的时空或事件,而推理却必须要尊重事实,尊重社会,因此不能凭空捏造,要了解关于法医学、法律程序以及各种上至制度政策,下至民俗民风等等方面的知识,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跟生活脱节,让读者看完了,只想骂娘。

小莫兢兢业业码字,自然不希望听到读者看完了结尾之后说,这不是科幻么!上当了!

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