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差,当加里恩努斯在公元260年登上罗马皇帝宝座时,其银币的贵金属含量,已经比奥古斯都大帝时期减少了60%,在加里恩努斯统治的八年时间里,经过他的厚颜努力,银币的贵金属含量又大幅度的出现下滑,最后降到了仅有百分之四五左右。有学者测算到,从奥古斯都大帝统治时期(公元前27年到公元14年)一直到加里恩努斯继承帝位,在这250年时间里,罗马帝国的年通货膨胀率为,但从加里恩努斯疯狂的降低银币的贵金属含量后,到戴克里先(公元284年到公元305年)王朝,这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物价飙升,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9%,公元304年的物价水平已经是公元260年物价水平的20倍了。
刚才提高的承认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在货币、经济历史中,也是为了不起的人物,也就是他即位后,发行了“拜占庭金币”,其金币的纯度达到了98%,价值极高,在其后的七百年时间里,即使在罗马被蛮族攻陷的时候(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占庭金币”依然一直以不变的重量和纯度铸造生产,堪称货币史、经济史的奇迹。
日本 中国货的倾销地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最早对日本作出具体记载的是《三国志?魏书》的《倭人传》。该传认为在中国汉朝时,倭国已开始遣使交通,“汉时有朝见者”。南朝人范晔撰《后汉书》,其《倭传》有关倭国列岛情况的记载,几乎全部抄自《三国志》。不过,在谈到两国之间交往时,则有不少增补内容,其中关于汉光武帝赐倭人印绶的记载,便是《三国志》所没有的。《后汉书?倭传》中说:“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一千七百多年后,此印在日本被发现。
余英时考证,在西汉时期就有记载说,朝鲜海上一百多个倭人小国家定期向中国进贡。《后汉书》则明确记载,倭国分别在公元57年和公元107年运送贡品到汉廷。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铜镜、黄金,日本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珍珠。从考古发现来看,青铜镜和一些汉代铁器不断在日本许多地方出土,甚至王莽时期铸造的铜镜也在日本九州的许多地方有所发现。王莽的新朝不过就存在了不到二十年,这一时期的产品都能流传到日本并被考古发现,可见双方贸易往来之频繁。
公元1784年阴历初春2月23日,在日本九州地区福冈县的志贺岛上,一个名叫甚兵卫的农民发现了一件古物——一枚中国汉朝时期的金印。这方印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三行五个字的金印,经过鉴定,此印被认定是《后汉书》里记载的汉光武帝所赐印章。
据晚清变法人士黄遵宪在《日本国志》记载,他当时做驻日本公使时,“尝于博览会中亲见之”。印是“蛇钮方寸,文曰‘汉委奴国王’”。现在此金印收藏在福冈市立美术馆中,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当年发现金印的地方,早在1922年就树立了一块刻有“汉委奴国王金印发光之处”的石碑,以作纪念。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记
从小我就对以下问题充满困惑、充满好奇。
五千年中华文明,怎么会在1840到1940年那一百年混的这样惨?
经历了汉唐宋多次经济高峰后,中国怎么就没发展出资本主义?
为什么爆炸式的科技大进步、地理大发现,基本上都没中国文明的事?
西方文明是怎么做到的,怎么就从荒蛮之地,跃居到了文明前列?
回首中华文明,为什么对私有产权总有一种特别的心态?
为什么对意识形态的东西总是特别关注?
这些乱七八糟的、自己胡思乱想的问题可以说贯穿了我的整个读书生涯,后来发现,通过经济的角度,重新来审视中国的历史,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如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的色彩是如此浓烈而艳丽,真实的扑面而来,用这种角度来看,读书经常有太多的收获,幸福的让人陶醉。
中国的古代经济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有趣、沉重、深刻的东西了,看孔子怎么谋生的、汉武帝怎么搞税收改革的、中国历史上还有过几乎举国人疯狂造假币的岁月、看经济、政治、科学的团团转……这种快乐感、幸福感、解惑感让我开始写这些东西。越过中国人最传统的政治、军事、哲学角度来看历史,换财经的角度,这感觉很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