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2/4页)

笑着插了一句:“这人不能求的,越求他越不答允。”就像我和太子起初三次上门求他捐米,每去一次,都发现他比上一次态度更强硬了,脸上的笑容也越嘲弄——也就是,越欠扁了。

陈大人赶紧说:“是啊是啊,外面的人都说他脑子有毛病,不管什么事,你越求他,他越变本加厉。这几家米行不求他还好,越求他就把米价压得越低。据说求一次,就再压低一次。就这样,只用了一、两年,就把其他几家小米行全拖垮了。现在只剩下一家盛记还勉强维持着。”

说到这里几位荆州官员全恍然大悟地说:“难怪他能把米价压得那么低,还能持续一年以上。他是石崇的小舅子嘛,背后有巨大的财力支撑,自然就不怕先亏上一两年了。”

这时太子说:“可是我们在江陵的时候,明明看到那家叫盛记的米行,生意也很兴隆啊。”

郭大人笑着说:“盛记我们本来都以为支撑不了多久的,结果盛记的老板情急之下,使出了奇招。”

“什么奇招啊?”

“把他的女儿嫁给了楚王做侧妃,得到了楚王的大力支持。现在,虽说盛记始终比梁记差一点,但也称得上第二了。”

说到这里,大家心里其实已经明白了,这哄抢米的,多半就是盛记派的人了。

如果这个盛记米行是仗着楚王的势,想趁机抬高米价,甚至对降低米价的梁记进行哄抢、打压的话,这件事就好办了。

因为楚王司马玮是太子的弟弟。初封始平王,去年才被改封为楚王并被皇上恩准来到楚地——他的封国。

楚王的母亲审美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宫人。偶尔得幸生下楚王后,才被册封为美人。审美人在宫中连九嫔都算不上,自然毫无势力。想不到她的儿子一被封为番王,就纵容家人胡作非为。

太子一听说了楚王的名号,立刻一脸怒气地对张泓说:“你去把楚王叫来。我们费尽心力,好不容易才把米价降下来,他倒好,居然暗地里支持家人捣乱。”

我想了想说:“殿下,楚王的母亲审娘娘也跟他一起来了。审娘娘虽说名位不高,但年纪好像比先皇后还长几岁,算是宫里的老人了。不如,我们亲自去一趟楚王府吧。”

太子听了,正中下怀,赶紧改口说:“你说得很对,既然审娘娘在楚王府,我们就亲自跑一趟吧。”

我就知道,能到处走走看看,他当然求之不得了。

一开始齐王和杨太傅他们不放心,想跟着去。可是他们跟着,还有什么搞头呢?我还想带太子在汉阳街上玩玩呢。

最后,齐王他们去了梁景仁的别墅,我和张泓陪着太子去楚王府。

我们只坐了一会儿车就下来了,叫张泓先随车去通知楚王。我和太子带了几个随从徒步前行。

汉阳这边的灾情果然比襄阳那边严重得多,街上的店铺关了一半。开着的,也货品稀少。总之是一片萧条景象。

我们选了一家中等规模的杂货店,特意进去问店主:“为什么货架空了一半呢?难道现在连货都进不到了?”不会只是一场水灾,就让民间连日用品都匮乏到这种程度了吧?

店主苦笑着说:“货是有进的,就是价格太贵,进了,也卖不动。这里的人家产都泡在水里了,富人变穷人,穷人变没人。”

“变没人?”太子不解地嘀咕了一句。

“饿死了,自然就没人了。”店主毫不在意地说。

我心里一阵难过,这大灾之年,连死人都稀松平常了。

店主抬头看了看我们说:“听你们的口音,是从北边来的吧?唉,好久没看到从北边来的人了。现在的人都是从南往北跑,难为你们还肯到我们这里来。”

我问他:“为什么都要往北跑呢?这里虽然遭了水灾,但现在水势已退,还赶得及插上一季晚稻呢。我们刚刚一路走来的时候,看到好多房子也还没倒,只要收拾一下就可以住人的。在家里守着房子,种着庄稼盼收割,难道不比离乡背井要好得多?”

店主摇了摇头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谁都不会走的。可是,现在连我都准备走了。”他扫视了一眼自己的店子,“等我把这些货再卖掉一些,我就走。”

“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还会有大水,大水之后,接下来还会有大瘟疫。”

“谁说的?”谁这样胆大妄为,妖言惑众?

“不知道,反正现在都这样传着。我看你们也快点回北边去吧,此处不是久留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