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2)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8:21 本章字数:1438

统治者与辅助者要接受精心设置的教育,包括(基于荷马史诗删节本的)文学、(具有军用和教化作用)音乐和(男女共同参与的)体操(2376e…3403b)。妇女与男人都要担当护卫者与辅助者,但这将涉及类似特权一样的严格限制。上层阶级成员不许结婚;妇女属于共有,所有性生活公开。生育以优生为依据,受到严格规定。儿童不许与其父母接触,要在公共幼儿园抚养。护卫者与辅助者没有财产,不碰金钱;他们免费配给,生活俭朴;他们一起生活,如同营房里的士兵(5451d…471c)。

在《理想国》第三—五卷里,苏格拉底所想象的城邦,一方面作为彻底的集权主义样本而遭到谴责,另一方面又作为女权主义的早期试点而备受推崇。如果这座城邦在严肃的意义上是指现实生活政体之蓝图的话,那就必须承认这座城邦在许多方面与最基本的人权相冲突,因为它没有私密性,但却充满欺骗性。这座城邦作为宪法制度上的提议,一直遭到保守派和自由派两方的大量谴责。不过,务必谨记的是,这一宪制的明确目的在于昭示灵魂里的正义本性,诚如苏格拉底一如既往所追求的那样。我们从其他对话中得知,柏拉图喜欢取笑他的读者;他将自己从苏格拉底那里所学到的讽刺手法,扩展为哲学启示的主要原理。

不过,柏拉图先将这种比喻说法连同那座由阶级主导的城邦编织成他的道德哲学,随后又在《理想国》的其余各卷里返回到政治学说。他告知我们,他的理想城邦吸收所有基本德性:护卫者的智慧德性,辅助者的勇敢或刚毅德性,劳动阶级的节制德性,植根于劳动分工原理的正义德性,城邦的起源就在于这种59原理。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每一位公民与每一阶层都要各尽所能,这样才使所有阶层和睦相处(4427d…434c)。

在不够理想的那些城邦里,存在一种从理想逐渐蜕变或衰败的现象。有5类可能的政治体制(8544e)。第一等的或最佳的体制被称之为君主制或贤人政体:如果智慧占据首要位置,那么,无论其化身是一个还是多个统治者,都无关紧要。其他四种低等的政体依次分别为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与僭主政体(8543c)。这四种政体之所以逐一衰变为下一政体,是因为理想城邦的那些德性之一败落的结果。假如统治者不再是智慧之士,贤人政体就蜕变为荣誉政体,后者的统治在本质上是靠军人集团(8547c)。寡头政体之所以有别于荣誉政体,是因为寡头型统治者缺乏果敢的德性与军事上的德性(8556d)。寡头们以一种颇为吝啬的方式,确会形成具有节制的德性;当这种德性遭到摒弃之后,寡头政体就被平民政体取而代之(8。555b)。对柏拉图来说,离开理想国贤人政体一步,就是离开正义一步;然而,正是离开平民政体而走向僭主政体的每一步,标志着不义的化身登堂入室(8576a)。所以,施行贤人政体的国家,以所有德性的出场为标志;施行荣誉政体的国家,以智慧的出场为标志;施行寡头政体的国家,以果敢衰朽为标志;施行平民政体的国家,以蔑视节制为标志;施行僭主政体的国家,则以推翻正义为标志。

柏拉图承认,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更有可能遇到《理想国》里描述的各种低等城邦或国家形式,而不是理想政体或体制。不过,他坚持认为,要不是生活在理想的城邦里,就不会有公众或私人的幸福可言;但是,理想的城邦永远无法成为现实,除非哲学家成为国王或国王成为哲学家(5473c…d)。自不待言,成为哲学家就要接受和通过柏拉图教育体系的考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那些理念。

正文 《法律篇》与《蒂迈欧篇》(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8:24 本章字数:964

《法律篇》与《蒂迈欧篇》

柏拉图在晚年放弃了哲学王(thephilosopherking)的思想,也不再认为理念论具有政治意义。他最终相信,对于一个城邦的社会福利而言,统治者的品格不如管制城邦的法律本性那么重要。在他晚年最长的对话《法律篇》里,他描绘了一位雅典访客与一位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讨论殖民地政体的事情。殖民地名为麦格尼西亚(Magnesia),位于克里特岛之南,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其自由人口主要是具有公民身份的农民。从事手工劳动的大多是奴隶,从事工艺和商务活动的是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