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蓟峋】斓髡�约旱男那椋�迅好媲樾鞴�说簦�涣粝履切┟篮玫幕匾洹N颐刻於忌�钤诟卸鞯氖澜缋铮�行涣斓几�乙桓鍪屎系墓ぷ鞲谖唬桓行徊∪硕晕业男湃危桓行晃业母改福�坏��宋乙桓鼋】档纳硖澹�古嘌�宋医∪�男闹牵桓行晃业耐�拢�蘼塾龅绞裁蠢�眩�蠹叶蓟崞胄男�Φ厝ッ娑裕桓行晃业恼煞颍��械A舜蟛糠值募椅瘢�刮矣懈�渑娴木�τ�臃敝氐墓ぷ鳎桓行晃业暮⒆樱��且桓錾平馊艘獾男【�椋�谖移1沟氖焙颍��崴党鲆恍└卸�业幕啊��行灰┘潦φ夥莨ぷ鳎�矣谜夥菔杖胄⒕次业母改福�а�业暮⒆樱�镏�切┬枰�镏�娜恕�

忙碌的一天结束了,这就是一名普通药剂师的一天,这一天很忙、很累、很充实、很快乐。我的烦恼到哪儿去了?也许随风飘走了吧。洗了一个热水澡,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明月,感受轻抚的晚风,我想起了一句禅语: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在这美好的月夜里,我祈祷我的梦想早日实现:人人拥有健康,拥抱快乐。

成功与失败(1)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从1988年大学毕业以来,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已经近20年了。在这20年中,有快乐有痛苦,有阴云密布的雨季,也有阳光灿烂的春天,不过一切的一切,都将随风而去,成为记忆中一道道不可缺少的风景,今天从中采撷一枝已发黄的枝叶,重新细细体会其中的斑驳……

那是2000年冬季的一天,我接到了负责建立“应用雷帕鸣口服液和环孢素合用预防肾脏移植患者出现排斥反应的开放、多中心试验”项目的中国区血药浓度检测工作。雷帕鸣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的病人,可防止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由于其免疫抑制作用强、毒性大、治疗窗范围窄;必须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药物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移植病人的安全有效用药。由于我院的器官移植中心刚刚成立不久,各项硬件设施及实验条件尚在配备当中。我所做的课题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对雷帕鸣进行分离、检测),可全院只有一台“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还未带自动加样装置。当时的情况是时间紧(三期临床试验的方案和进度早已确定)、人手少(全国正面临医疗体制的改革,药剂科日常工作异常繁忙)、实验条件缺乏(所需相关试剂国内无法供应,色谱仪无法及时到位)……在这种几乎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情况下;我咬紧牙关,开始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第一仗;建立方法:新药雷帕鸣本身由三个同分异构体组成(分别为A、B、C组分),我们要检测的是A和B的总量,再加上内标,一共四个峰,需要在15至20分钟内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把4种物质有效分离。美国方面提供的方法国内根本没有相应的条件;我只能硬着头皮重新建立一个新方法。查文件、调配比、摸流速……可这几位“兄弟”总是难舍难分。失败、又是失败……那几天,我经常是早上9点钟吃早饭,下午3点钟吃午饭,晚上8点吃晚饭;11点钟再迈着踉跄的步子;大脑昏沉沉地回家;我已陷入了雷帕鸣设的迷宫了,在里面千回百转……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终于把雷帕鸣“兄弟”几个拆分开来了,并建立了自己的方法,我喜出望外,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下一轮“战斗”。

没想到的是,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第二仗,实验方法的认证:虽说是方法已经建立,也把雷帕鸣“兄弟”几个拆开来了。但这一切,不能由我自己说了算,一切要有美国方面的评判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美国方面寄来了一大堆认证要求报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从标准曲线、质控的认证,到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的认证;从冷冻条件的认证,到方法稳定性的认证等等,要做106个点,加上标准曲线和质控,一共是120个点,一个数据20分钟,也就是说,在机器等试验条件完全理想的状态下(其实是不可能的);我必须连续在实验室里待上2400分钟,即40多个小时。对有配备自动加样器的色谱仪来说,这是轻而易举之事,然而,对我而言,又是一次对体力及毅力的严峻考验。

已看不见外面星辰的起落;已听不见时间的滴答;已不在乎孩子的啼哭。我就像一个机器人,守在色谱仪旁,一针一针地进样,一个一个地分析……数据出来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输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特快专递寄往美国,等待最后的评判。

2000年农历年三十,大街小巷都充满着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中国传统的春节就在眼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