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4页)
生存,就得践踏着中国同行的身体走过去!原本,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没有严格的国家主义观念,多年来来自全世界的产品都在国内很好的销售,使用国际产品已经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更何况越来越强的国力让他们也有“远东是远东人的远东”的意识。可是对手们残酷的对待中国同行,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如此明显的“民族性经济战”,不仅激起了中国同行的反击,更激起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几乎一致的反感,终于让他们自食其果,又一次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人类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动物,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紧抓着不放,而如今尝到甜头的中国制造业公司,更是把这种合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默契程度可谓是一日千里,让国际观察家们目瞪口呆,让国际同行们心惊肉跳。由此,一场三国大战正式开始,后来,即使脱离了民众的支持,国内公司也至少可以保持5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就是保持65%的份额也成为比较容易的事情了!
随着中国同行的阻击和反击越来越激烈,东亚两个对手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自从把市场占有率推进到35%以后,他们就发现再也难进半步了,手段用尽,仍然是不得寸功!
统计数字表明,3月份中国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为65%,4月份上升到了65。5%,到了5月份回落到65%,6月份,67%,一直到10月份,一直在65%和70%之间徘徊。面对中国同行的强大竞争压力,东亚两强抛弃了成见,进行了全面的互相配合,但是一加一并不等于二,有时候比二还要小一些,他们的合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自从市场大战展开,中国企业就面临着两条战线的压力,这两个对手几乎是一起展开围攻,各取所需,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利益冲突,但是基本上是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都被最小化了,让中国人来说,“两国早就合伙图谋中国了”,所以其联合的效果并不大。8月份国内企业从68%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到66%,9月份维持在65%的水平,10月份还是维持在了65%的较高水平,十月鏖战,日本和韩朝公司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当然,中国的内需已经充分调动起来,比如38年10月份就比年初上升了150%,各公司的生产量都增长了不少。
相比于37年2月份,中国国内的生产增长了4。6倍,日本增长了6。5倍,韩朝和日本相差不多,但是加上各国国内的消费量,三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中国生产了大约325的产品,那么日本仅仅生产了200产品(国内市场为80),而韩朝生产了130产品(国内市场为75),这大约维持了其生产和销售的平衡。但是实际上,中国企业需要400就能满足要求了,日本需要生产300才能满足要求,而韩朝需要生产180才能达到平衡,这就使得各国的缺产率分别为18。75%、33。3%和27。7%,中国的情况最好,日本的状况最“令人担忧”,大约三分之一的生产无法进行。公司与公司之间没有永恒的利益,尤其是在生死存亡和彼此利益激烈冲突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盟友存在。日本企业的经济水平比中国高一些,但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不能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假如能从中国市场上再得到5个百分点,那么她就能维持和东亚邻居的增长平衡,可是十个月过去了,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企业的整体情况虽然略有不如,但是每个行业都有不弱的公司存在,加上无法忽视的本土优势,那么为了企业尤其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他们就只能从韩朝身上取得了。韩朝企业和日本相比,虽然有不少领域达到或者保持领先水平,但是总体上有所不及,尤其是北方(原来的朝鲜)更要落后一些,虽然他们比中国同行的平均水平稍高一些,在没有中国企业拥有的本土优势的情况下,自然不是“盟友”的对手,10月份还能保持和日本先前的比例(大约为11:24),到了11月份,已经降到了9比25了,进入39年年初,销售量已经不足日本企业的三分之一了,她的市场份额不断的被日本同行夺去,当然还有一部分落入了中国同行的手里。
面对两国公司之间的“内战”,中国企业自然是不会放过,“柿子要捡软的捏”,这是大家都习惯的事情,虽然大家对日本有意见,但是对于韩朝也不见有好感,他们可是从来没有对总国同行心慈手软过,趁机削弱“不识好歹”的邻居成为许多公司组合体的首选,就是说成是“痛打落水狗”也可以。到了38年底,中国企业已经从韩朝身上取得了两个百分点,达到了67%的市场占有率,这时候她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8%了,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