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势引开,左拳直进,奔他左胸。

沧海19(16)

叶梵一咬牙,正要硬挡,腰身忽地一紧,一股大力涌来,不由得向后掠出。陆渐一拳走空,眼前金光刺目,狄希剑袖如电,刺将过来,陆渐急急低头,但那剑袖来得太快,掠鬓而过,带走一丛发丝,四散飘扬。

狄希左袖拖开叶梵,右袖化剑攻敌,矫捷灵动,攻守自如。他深知陆渐厉害,一占上风,便不饶人,双袖解数连绵而出,卷缠削刺,势如长江大河,铺天盖地,全然将陆渐湮没。

陆渐空手对敌,本已吃亏,狄希又颇乖觉,长袖一击即收,决不沾上陆渐双手,初时尚有缠卷的招数,斗到后来,陆渐出手越快,他出袖亦快,渐渐只剩削刺两种,吞吐矫捷,不容把握。

陆渐忽遇如此奇诡武功,有力难施,几遇险招,他身上衣衫本就褴褛,此时长袖连连擦身而过,陆渐纵然凭着神通化解袖劲,衣衫却抵挡不住剑袖锋芒,被割得片片乱飞,有如漫天飞蝶。

虞照受了内伤,一旁观战,见陆渐练成如此神通,惊喜不胜,忽又见他受困于“太白剑袖”,顿时浓眉一皱,高声道:“陆老弟当心,他的袖招里藏有剑法。”

狄希长袖既名“太白剑袖”,袖招中本就暗含剑招,倘若双袖齐出,便是一路极凌厉的双剑招数,抑且这一双剑袖忽刚忽柔,忽长忽短,忽直忽曲,忽窄忽宽,灵动奇诡远非真剑可比,狄希凭之纵横天下,罕有敌手,只是城府颇深,不似叶梵张狂,是以威名虽逊,真才实学却不在叶梵之下。

陆渐得虞照指点,凝目细看,果然从那袖影中窥出剑招,当即寻思:“如此挨下去,只怕要输。”转眼四顾,忽见身后几杆修竹迎风摇曳,心念一动,向后掠过一杆绿竹时,挥掌横斩,那竹拦腰而断,陆渐握住长竹,奋起神力,呼地一抖,大金刚神力所至,千百竹叶如一蓬小小飞剑,射向狄希。

狄希不敢大意,一袖攻敌如故,一袖飘然缩回,拦住这一阵竹叶剑雨。陆渐却趁此机会,将那杆修竹呼地使将开来。向日他神功未成,便用一根毛竹横扫千百倭寇,此时神通大成,长竹抡将起来,只见翠光碧海,漾漾生波,狄希一双剑袖,就似澹澹海波上两道金虹。

。 想看书来

明朝的那些武侠(1)

呱呱鱼

据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偏执,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可是信的,以前上wc时我会选择最靠里的一间练蹲马步,看过《office有鬼》后我选择倒数第二间蹲马步,风雨无阻。大家想必记得那根神秘的北纬30°线吧,在这条虚拟线的周围,发生过N多的神秘现象,在这里诞生了人类最早最辉煌的四大文明,有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更有许多谜团频频出现,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骇人的百慕大三角洲等等,正如这些现象喜欢选择在这里发生一样,我们的很多新武侠作家最近也喜欢上了一个特定的朝代来演绎武侠,那就是明朝,且让我们看看他们都说了些明朝的什么。

嘉靖倭寇

《沧海》中倭寇汪直一改流窜作战之风,竟然堂而皇之地正面与官军交锋,攻打南京城,真可谓是吃了豹子胆。幸好有个戚继光,使了一招立体作战术,刚好克制了敌军。说到这个明朝倭寇,一般人都认为是中后期的事情了。其实,倭寇由来已久,早在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倭寇就已经数次抢掠苏州、崇明等地,杀人劫物,猖狂一时。明朝倭寇之祸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洪武至正德年间;第二个阶段是嘉靖年间,也是最猖獗期;第三个阶段是万历年间。而《沧海》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就是倭患最严重的嘉靖时期,从开篇的铜钱上就已经明确点出具体年份。

正如《沧海》中所说,倭寇有真倭与假倭之分。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在战争中落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这种是真正意义上的倭寇,由日本人为首领,旗下主要为日本成员;而假倭则多为中国人,冒充真倭的名义以便于抢劫,主要体现在中国海盗和日本倭寇的勾结。《沧海》中的汪直乃典型的勾结倭寇的中国海盗,人称“倭寇王”,历史上的汪直是徽商代表,被官军追剿之后跑到日本,从事海盗生意。当然了,干海盗可不是都如《加勒比海盗》那么风光的,所以汪直在《沧海》中难逃一死,悲惨地挂掉在鸟枪下。

明朝的浪人之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