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一边吃着母亲舀上的一碗小麦粥,贾芸询问起自己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卜氏抬头想了片刻才笑着说道:

“咱家又不是荣宁两府中人,哪里能知道的那么清楚。只听得琏二爷跟前的小厮们说,早晚只在这十来天里,你没见这些日子,荣府里修园子的匠人都忙成什么样儿了。两边角门上来来往往的担子也再没个停歇的。”

“贵妃省亲,可真是个天大的事儿阿……”

贾芸叹着气望向窗外,如果这时候元春已经册封了贤德妃,那也就意味着金陵十二钗里那个神秘美艳的秦可卿已经香消玉殒了吧,可惜阿,后世多少红学家最关心的问题,都是纠结这个被曹雪芹隐笔的人物之中,自己穿越而来,却终是难吝一见。

不过,红楼十二钗中除了可卿,尚有宝钗、黛玉、湘云、探春、妙玉这些无论相貌才华都不逊于须眉男子的闺阁裙钗,只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饱览这些佳人才女的绝世风华?想那数百年前,曹公的一支生花妙笔把她们描写的这样鲜活灵动,自己身为一介红迷,竟能有幸亲临亲历,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给自己的一次机会呢。

想到此处,贾芸不由的一振,无论如何,能够一睹红楼诸艳的风采,不恰恰是自己每每读红掩卷之际最期待的事情么。

“娘,待会儿儿子想去荣府走动走动,开开眼界。”

贾芸放下手中的磁州窑黑瓷碗,长身而立,终于真的打点起了精神,既来之,则安之,让老子看看这红楼世界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吧。

贾芸走出家门,回头发现自己家这三间小小的屋子竟是地势颇佳,屋后便是一脉小河,虽然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碧波清泠,一目见底,可是也算不得污浊,三间小屋斜靠着河沿的曲廊,又有几杆翠竹掩映,蓬门木户,别有风味。

“嗨,难怪红楼梦书里,都把贾芸称作廊上二爷,还真是不亏了这个称呼。”

贾芸满意的点点头,随手掸掸自己米黄色的长袍,朝着西面的宁荣街迤逦而去。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是贾雨村所见护官符上的头一句,说的就是这贾家宁荣二府的权势,两个跟着当朝开国皇帝出生入死的兄弟传下这一份偌大的家业,如今赫赫扬扬已历三世,四王八公,盘根错节,贾王史薛,荣损与共,在朝中更是遍布门生故吏,就连看门挑担的家人也个个都是挺胸叠肚,趾高气昂,透着一股富贵骄人的气象。

“这个就是荣府的大管家赖大啊。”

看着柏木角门前那个身材瘦小、正在指挥工人的灰衣男子,贾芸的脑海中立时冒出了这个名字,此人之前和贾芸母子也有过几次交道,无非是卜氏求他帮衬儿子一把,不过,都说宰相家奴五品官,当时十来年荣府的大总管,就连宁府嫡派的玄孙贾蔷见了都要叫一声赖爷爷,这花甲老人的眼中哪里还放得下这些旁支远亲,拿捏了半天也不见一句实在话,气的贾芸回头当即便走,倒把这个大管家弄得有些难堪。

“芸哥儿,这两天可是少见了。”

贾芸还在远远的打量这荣国府的忙碌情景,却不防背后肩上被人重重的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个面目清秀的青年,身上穿一件浆白色的半旧小褂,手中一折厚厚的帐册,望着贾芸只是笑。

“来旺……”

贾芸脱口而出,又觉得不妥,连忙补上一句,

“四哥,可巧竟遇上了你!”

“呵,几日没见,倒是长进了。”

来旺虽然只是荣府中贾琏和王熙凤房内的仆人,可是谁不知道琏二奶奶那是荣府的内当家,多少差事和月钱的分发都在她的手中,别说贾芸这样的外支,就是两府中那些姨娘、庶出都得给他几分面子。这会儿听见贾芸开口便是来旺,心中不免有些不快,好在贾芸反应够快,又给找补了回来。

“老二独在这儿鬼祟的是干嘛?莫不是又想去见咱家琏二爷?”

来旺似笑非笑的望着贾芸,他太明白这些旁系子弟的想法了,无非就是变着法儿哄好了宁荣两府的主子,看看能不能从他们的指缝间漏下些什么差事,也好半公半私的骗些银子去家用。说起来,这个廊上的芸二爷还算是好的,换做别的,宿花眠柳,吃喝聚赌,那里有个正经样子!

“恩……”

贾芸本来这次只是来看看风势,没想到遇上来旺,这脑子里不仅运转起来,要是就这他能搭上贾琏和王熙凤的关系,让自己比书里提早些出场,不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别的事情来。不管怎么样,要去看那些金陵十二钗,不混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