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赖瑾看着贾母万念俱灰的模样,不忍的移开眼睛。

贾母说两句话的功夫,眼圈儿也有些红了。嗓音哽咽的说道:“还有玉儿……恐怕这辈子也不会原谅我这个外祖母。出了这样的事情,要我这个做外祖母的以后怎么和敏儿交代啊!”

赖瑾知道贾母口中的敏儿大抵就是林黛玉的生母贾敏。传说中这个贾敏是贾母最喜欢的女儿,赖瑾不曾见到当年这一对母女的交流。只是想着可怜父母心,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想着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送给儿女。尤其是贾敏英年早逝,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想来心里也是很辛苦的。

遭受了重创的贾母只和赖瑾说了几句话,就有些精神不济的萎顿下来。大丫头琥珀端了汤药过来给贾母吃,贾母在鸳鸯的服侍下吃过汤药。赖瑾注意到贾母的动作比往常迟缓了很多,再看着她一脸悲痛欲绝的模样,赖瑾只觉得心里越发难受。

这个时候,不免就想到了躲在怡红院里不出来的贾宝玉。

想一想当年贾母是多么溺爱贾宝玉,恨不得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送到宝玉手里。为了他的前程又是苦苦筹谋不断算计,真可谓是费尽心机。如今贾母生病了,贾宝玉身为孙辈竟然不能侍奉床前。不知怎么的,赖瑾就觉得心下一凉。

再联想到当日金钏儿之死和蒋玉菡被抓。之前赖瑾一直以为是金钏自己有了攀高枝的心,被王夫人当场抓住羞愤而死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咎由自取,是她自己想不开。可是细细想想金钏之所以会有攀高枝的心,那也是贾宝玉先有了温柔小意的调戏之举。分明就是郎有情妾有意的两情相悦,结果金钏被王夫人打骂的时候贾宝玉却一溜烟儿的跑了。哪怕得到金钏的死讯也不过是哭了一两回,祭奠一两回,之后该怎么还是怎么样。甚至还不如薛宝钗的假情假意,至少人家给金钏两件儿衣裳,切切实实替金钏解决了无装殓衣裳的尴尬情况。

还有那蒋玉菡,虽然从头至尾赖瑾都很排斥甚至有些瞧不上这个唱戏的琪官儿。觉得他人实在矫情。可是当日蒋玉菡和贾宝玉也是两情相悦,私定终身。及至蒋玉菡逃跑忠顺亲王长史官找上门来,往日里惯会海誓山盟的贾宝玉想都不想就把蒋玉菡给出卖了。之后虽然口内说着愧疚不安,但这么多年竟也一句都不提。去岁忠顺亲王在柳湘莲家闹得那么厉害,赖瑾就不相信贾宝玉一点儿消息都听不见,可是他依旧一句话都没问。

虽然也可能是他真的什么消息也没听说,可是跟自己同床共枕不少日子的情人因为自己的出卖而陷入困境。换位思考的话赖瑾觉得自己可不会一句话都不问,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的不了了之。

还有原著中的抄检大观园。晴雯被撵走,芳官被撵走,那么多和他交好的小丫头都被撵走,他也只是在旁软弱无力的看着,没有半点儿相救之意。之前赖瑾一直以为贾宝玉是绵软性子不敢同王夫人对抗,可是细细想来倘或贾宝玉暗地里在贾母跟前儿说一句好话也是好的。

原著中王夫人和贾母摊牌的时候贾母的意思分明是很钟意晴雯,要是贾宝玉在之前能够替晴雯说两句话,让贾母有了事先的准备,晴雯恐怕也不至于最后芳魂消逝。就如当年林黛玉收了薛宝钗的燕窝,贾宝玉只在贾母跟前儿提了一嘴,贾母就立刻给潇湘馆拨了燕窝的份例。可见贾宝玉的话在贾母跟前儿是多么好用。

可是贾宝玉依旧没有。

他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看着与自己交好的人一个个受难,一个个死去,看着赫赫扬扬的荣宁二府大厦将倾,土崩瓦解,然后自己孑然一身的出家去了。

想到这里,赖瑾只觉得头皮发麻。他知道他自己有个偏激的毛病,说好听了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说难听了就是只一味相信自己的朋友是对的。哪怕事实并非如此,赖瑾也会想出种种理由来美化他们的行为。往通俗了说就是朋友要杀人他虽然不至于在旁边递刀子,但事后一定会帮着朋友周全隐瞒的那种人。

因此他很多时候都有些不辨是非,只认亲友。在薛蟠的事情上是如此,在贾宝玉的事情上依旧如此。可是他这么做的前提是相信自己的朋友也向自己一般,虽然不至于在自己有难的事情不顾一切倾尽全力,但至少也该做到肝胆相照古道热肠才是。

就比如当年薛蟠义无反顾的帮自己的父亲对抗江南盐商,就比如柳湘莲哪怕连明儿吃饭的钱都没了,下雨的季节依旧想着淘换两个钱给秦钟修墓。哪怕身份家世财力限制你能做的比不上我能给的,但大家也要倾心相交,不辜负不背叛才是。

可是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