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 (第1/4页)

视扇子山的重任。

侧击金州的时候杨波曾经过这里,是为金州城外的一个很重要的桥头堡,建设中的威风堡也不同于其他屯堡,这个屯堡修筑在小山上,背靠洋河支流,屯堡周长有一里零三百八十步,全部包砖,内驻流民三百五十多人,其中一百五十人是分了附近田地的预备兵,堡内备有战马三匹,燧发枪五十支,臼炮三门,其他器械如盔甲盾牌等都是标配,另外堡外还设有东南西北四座墩台,每座墩台设战兵五人,燧发短铳三支,弓弩五副,千里眼一副,用作平日警戒之用。

如果财力足够的话,杨波甚至想把这种屯堡一路修到大草原去,这种屯堡类似边军的屯堡,也是对付大草原上那些居无定所游牧民族的利器。

平日出堡耕作,战时龟缩堡内固守待援,由于堡内还配置了火器,鞑奴想要逐一攻克这些屯堡需要费不少的力气。但屯堡也有缺点,很容易在敌人优势兵力围攻下覆灭,当然,金州地峡的屯堡不会有这种隐患,战时每十个小屯堡的民众会迁徙到类似威风堡这种大堡中固守,杨波也不会坐视他们被困而不救。

杨波的到来引发了正在建设屯堡的流民们的热烈欢迎,这些流民很多是辽东流民,还有一些是东江各岛过来的,不过堡内情况算不上太好,屯田虽然已经划分了下去,每户都领到了免费的种子和耕牛,但目前田地只是草草的肥了一次。耕牛也是瘦弱不堪……

杨波皱着眉头听着旅顺后勤司的主官汇报,一面朝堡内走去,由于建设不久,堡内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路边一些营房倒是修建完毕,流民大多已经入驻,看到杨波过来。这些人都跪在路边给他磕头。

“这个洪三强是打下金州后投靠的第一批辽民,在招募流民的时候立过一次大功,所以屯田司经过考核后任命他过来出任屯长一职……”

杨波点头,朝被挤到圈子外的洪三强瞄了一眼,又问道:“那王守成的履历呢?”

“王守成是广鹿兵,金州战役登城的时候跌断了腿。记功后退伍,平日负责屯堡的农兵训练等军事方面”

听到屯田司的安排符合屯堡建设的思路,杨波满意的点了点头,堡内设有一家店铺,几个流民在排队买东西,杨波便走了过去。

这些落户不久的流民并不认识杨波,不过随着惊呼声。这些流民很快意识到是大人来了,于是原本排队的流民一哄而散,都喜悦的围过来,叫道:“大人,大人来了!”

杨波望着这些人朴素的脸,还有激动的问好声,赶紧把准备拜倒的人拉了起来这种统供统销的小店全部是商贸司下辖的,一个会记账的妇女充当掌柜。另外还有一个老成些的妇女是售货员,但小店铺里面东西很少,只有一些日常的生活物资如盐、茶叶、粮食,农具等,不过似乎流民手头很是拮据,过来排队的多是买些生活必需品,其他如咸鱼。鸡蛋等物品都是乏人问津。

就在杨波准备和这些人唠唠嗑,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的时候,他的目光突然被一个畏缩的身影吸引住了,这个人斑白的乱发在寒风中哆嗦。与其他人满脸喜色不同,这人一脸麻木和冷漠,两只眼睛只是盯着柜台上的粮食,让杨波注意到他的是,他的脑后居然还拖着一根辫子,用根草绳胡乱扎着!

杨波的脸沉了下来,很快,围拢在他身边所有人都发现了异常,小店里顿时一片死寂……

流民安置司,屯田司的一些主管当时吓得脸都白了,他们手忙脚乱的抓着屯长洪三强,问这个人为啥已经安置了下来,却没有剪掉脑后的猪尾巴?

“大人?”总教官崔勇有些迟疑的禀报道“说吧,怎么回事?”杨波鼻子冷哼一声,心里却无法压制熊熊怒火。

“都问清楚了,这人是赵龙他们二月份袭击岫岩一个运粮队抓获来的鞑子包衣,好像是镶红旗一个牛录家里的奴才,这人脑子有些痴傻,不过干活像牛一样卖死力,就是不肯剪辫子,流民安置司的人不肯接收,但负责审核的教导官见他可怜,又想到大人常说,辽东流民皆是我同胞,便先让他安顿下来了,这是我的责任……”崔勇硬着头皮解释道,杨波突然冷笑一声道:“小五,你把他带过来,我想问他话”

过了一忽儿,两个亲卫把那个包衣带了过来。

“帮他剪掉辫子”杨波冷冷的打量着这个包衣,听到要剪掉他的辫子,他目光惊恐万状,死命的挣扎。

“没有,没有辫子哪来的主子,没有主子怎么会有我?辫子,辫子不能剪啊,大人!”这个包衣痛哭流涕,两个身强力壮的亲卫都按不住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