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2/4页)

怠。倘若那张绣骤然复叛,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蔡府君言之有理。”曹昂听罢蔡吉所言先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跟着却又张口反问道,“不过,蔡府君先前在帐中应该也见了张绣送来的质子。难道这样还不够张绣投鼠忌器?”

“本府听说过用子女做质子,用父母做质子。至于用婶婶做质子的事,昂公子可曾听说过?”蔡吉不置可否地反问道。

然而曹昂对蔡吉的这番反问并不在意。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张绣送他那美艳的婶婶来曹营就是来向曹操示好的。不过曹昂觉得这种事当着蔡吉一个女郎的面说总有不妥。所以这会儿的他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句,“或许张绣此举有其深意。”

蔡吉是何等人物,如何听不出曹昂的话外之音。再一联想历史上,曹操纳邹氏也没引起曹营众谋士名将的异议。敢情所有人都将邹氏真当成了张绣送来的“礼物”啊。若是如此,这收礼的代价也真够大的。想到这儿,蔡吉心知到这份上,唯有将话挑明了才能引起曹昂以及曹营诸将的重视。所以她跟着便神色一凌道,“那公子更要加强戒备,莫要让司空中了美人计。”

果然曹昂听到“美人计”这三个字,眉目之间终于有了一丝忧虑。而蔡吉则跟着趁热打铁道,“吉希望公子在提醒司空的同时,也能让典都尉加强护卫。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听罢蔡吉的一番分析,再一想到先前看到的那个美艳女子可能是对方设下的陷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焦虑的曹昂,当即冲着蔡吉深深一揖道,“多谢蔡府君提点。昂这就去提醒父亲。”

眼瞅着曹昂一副为曹操安危心急火燎的模样,蔡吉下意思地脱口而出道,“公子也需多加小心。”

曹昂没想到蔡吉临末了会来这么一句话。在怔了一下之后,少年的脸上带上了些许红晕,“蔡府君放心。那等宵小之辈伤不了昂。”

说罢,曹昂便转身信步赶去了帅帐。蔡吉望着少年的背影,很想再次叫住他,提醒他不要亲自护卫他那个好色的父亲。但这话蔡吉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毕竟相比于禁等人,曹昂的话在曹操眼里更有分量,也更容易被曹操所接受。至于让曹昂远离曹操的提议,以这位孝子的性子多半只会当面一笑了之,过后我行我素。

既然曹操那边该提醒的都提醒了,那蔡吉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打点好自己的后路。以便事情真到一发不可收拾之时,她能仰仗手下的一千兵马迅速逃离宛城。而与此同时曹营上下也在忙着调拨人马准备从张绣手中交接宛城的城防。

就这样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忙碌之后,翌日一早,宛城四门皆开,张绣亲率部将弃盔解甲,向曹操请降。而曹操则当众解下披风披在张绣身上以示接受其请降。且就在张绣与曹操二人默契地表演请降与受降之时,紧跟曹操身后的蔡吉倒是乘机打量了一下张绣。发觉此人身形壮硕,五官端正,看着倒也不像是奸诈之辈。却不知“送婶”这事究竟是张绣本人的主意呢?还是贾文和的主意?

说起贾诩,此刻蔡吉多少有些失望。因为在这群自报家门的降将之中,并没有贾诩的存在。难道贾诩还没投靠张绣?话说《三国志》里头虽没有写明贾诩投张绣的确切时间,可《吴书》中却记载了贾诩在宛城之战中,为张绣出谋划策过。难道是《吴书》记错了?还是说贾诩那老狐狸故意躲着不见曹操?

鉴于曹操在场,蔡吉自然是不方便直接向张绣打听贾诩的下落。不过只要贾诩人真在宛城,真在张绣麾下,那蔡吉自负以君雅麗等人的手段挖出贾诩只是时间问题。因此这会儿的蔡吉也同众曹将一样带着洋洋自得的笑容,众星捧月着将曹操拥入了宛城。

受降之后自然就是盛大的宴会。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摆在宛城之中的宴会上,典韦并没有像史书记载的那般持斧而立给张绣等人来下马威。相反整场宴会的气氛显得颇为热闹。若非之前蔡吉刚在城门口看过受降仪式,她甚至都会误以为这是一场曹营间自家人的宴会。

有了如此顺畅的开端,之后数日,曹操开始派出兵马陆续收服宛城周边叶、穰、舞阴等等一干南阳诸县。曹营诸将更是与张绣的部将称兄道弟打得火热。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过了十天,如果蔡吉的灵魂不是来自一千八百年之后的话,她可能会同曹营诸将一样认为南阳郡就此平定了。不过每次看到曹操与邹氏出双入对,蔡吉还是会暗自提醒自己注意张绣的动向,并坚持每日回城外营地过夜。

这一日在宛城办完公务的蔡吉照例又要出城回营地。却不曾想,还未等她骑上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