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1/4页)

“是啊,妾身就怎么沉不住气呢,就是感觉这云家不对头。”颖自嘲地笑笑,“凭她家折腾去,没个底气,横竖是一倒。”忽然想起了什么,“夫君,秦家夫人明天请妾身过去上席,中午怕是回不来。您说这秦钰不是十五前回京吗?秦夫人都有点着急了。”

秦钰说是十五前能赶回来,这眼瞅着就到了日子,还没见人,不免着急。按理说那边交了手续就能离开了,消息也可靠,再等等吧,说不定明天就到京城了。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情系中秋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0…7…7 16:38:01 本章字数:6455

中秋有许多别称: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过中秋的风俗由来已久,一直是搞大型祭祀活动为主,直到了唐初开国才被列为举国同欢的固定节日。

中秋赏月自古有之,但吃月饼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是个新兴事物。在唐初开国的时候,还没有月饼这个说辞,其原形就是“胡饼”。传说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客商向唐朝开国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天空中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

从此“胡饼”成为军中祝捷的特定食品,直到大将军李靖征讨西胡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全军将士头顶明月回归故里,与家人父老团圆,喜尝“得胜饼”庆祝后,“月饼”一词广为流传,象征胜利,团圆的“月饼”才得以源远流长。

糖这东西不多,售价高,一般人想吃个甜饼子有点困难,以咸月饼居多。这年头还没有形成举国互赠月饼的风气,自给自足,按照自家的能力做味道,攀比之风尚未形成。

由于是节气,花露水作坊早早就收工放假,二女中午就赶回来过团圆,颖则从早就没出门,兴高采烈的集合了家里所有仆役,每人三十文加六个鸡蛋打赏下去,聚家沸腾。

由于家景逐渐改善,逢年过节里地红包颖打赏的丰厚,赏多少,怎么个赏法,我从不插手。颖在这一点上比我强得多,拿捏的恰到好处。什么时候紧,什么时候松,分寸尺度要掌握的恰到好处,精明和抠门是两个概念,颖充分的体现了前者的含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像模像样地穿戴整齐,二五八万的坐在正厅的大椅子上,一声不吭,任凭颖和管家帐房三人举行分红仪式。没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慈禧太后,要说我这个人也算敬业,当傀儡当的心安理得,从来不搞“戊戌变法”那一套,垂帘听政嘛,既然婆娘比我有本事将家业打理的更好,就没有处处争风的道理,男子汉地气概是要在关键时候才表现的,该咱出场的时候就绝不能演砸了不该咱出场就老老实实的吃喝拉撒,别人看不过眼说点风言风语,只当他在放屁。

二女是个好姑娘,虽说出身高贵,如今也过地滋润。但对家务活从来不排斥,在家里迟早手里都捏个小活计在忙活,刺绣啊,小零碎饰品啊,她都干得津津有味。往常都是陪我和颖坐在炕上,边听我俩说话,边做点小手工,由于不说话,练就了一套眼神大法,大眼睛明亮灵活,用起来风情万种,各式各样的含义从眼神的交流中泊泊而出。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忍不住将她抱怀里亲两口,小模样太让人心疼了。

二女拿了几个打月饼的木头模具坐在我跟前细心的擦洗,模具雕刻得精细,纹路多,清洁起来比较麻烦,这活就适合二女这种细致的人。她喜欢在我跟前展示自己细腻的一面,管这个工作的杂役可以偷懒了。

“今天我给程家家里打了招呼,下月就能把猫眼送过来。心里别再惦记了。”早上程初带了厚礼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祭奠了王修老爹,名义上是师傅,过十五多少要意思一下。顺手讨要了一坛变蛋加五罐蛐蛐,主要是蛐蛐,而且一定要能征善战的那种。听口气是比较十万火急,好像他程家要垮台的样子,反正老爷子已经下了死命令,再打败仗就要放火烧家产的意思,很恶劣的老爷爷。程初临走的时候说消息让我感到欣慰,秦钰已经到了武功,由于要接手关内门户地军务防御,所以留在那里熟悉一下军情和地形,反正这次交接是给明年程老爷子出塞做准备。只要年底赶回来就成,朝廷不会怪罪。见二女大眼睛流露出喜悦的神情,“夫人又不在跟前,你眨啥眼睛,说话嘛。”棉花搞得我这些日子忙得和撵狼一样,好几天没听二女说话了,其实二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