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2/4页)

人看似并未接受盘查,实际上都已被神识已暗中扫过,只有行迹可疑者才会被拦下。

虎娃的行迹当然没有任何可疑之处,他只想老老实实地城不欲张扬。不料他刚走到城门口,左右两侧值守的军士,在小队长的率领下就已单膝跪地行礼,齐声道:“拜见彭铿氏大人!”

不仅是守门的军士行礼,有三名修士连城墙后面的台阶都没走,直接从飘身形从城楼上跳了下来,落在虎娃面前行礼道:“拜见彭铿氏大人!”

城门附近的人很多,他们来了这一出,周围的民众皆震惊当场,等回过神来之后,也全部跪拜行礼。转眼间,巴都城东门内外拜倒了一片,只留虎娃一个人很突兀地站在中间。虎娃有些哭笑不得,他还是低估了自己在国中的声望以及知名度,若不变化形容,甚至都混不都城了。

这里是国都,守门的军士皆是国中精锐,而且是上过战场的百战精兵。虎娃曾督军参加国战,在军中的影响力无人能及。就算大道上的民众不认识他,一直盯着来往行人的守城军士却是见过他的,怎可能认不出来?

东门上值守的三名修士,也赶紧跳下城楼拜见,而周围的民众也都知道了来者是彭铿氏大人。虎娃只得连连摆手道:“诸位不必多礼,我今日进城只是有事求见主君,并不想惊动大家。……你们再不起身的话,这城门可就堵住了!”

最中间的那名修士起身道:“在下是都城东门将军庚远,当年曾随主君与彭铿氏大人出征,如今有幸再见大人,您的风采更胜往昔!……众人敬仰大人之功勋名望,因而俯道拜见。大人要见主君,为何如此简行,我这就为您准备车驾。”

虎娃见周围已经拜倒了这么多人,再耽搁下去恐怕要妨碍城门内外的交通了,于是便未推辞东门将军的好意,坐上了临时为他准备的车驾。虎娃这边坐上车驾入城,东门将军早已派人飞奔赶往王宫中报信。(未完待续。。)

081、望道而拜(下)

彭铿氏大人进城了,居然是孤身步行,但在东门外被人认了出来;东门将军请他登上的车驾,正往王宫而去。这个消息就如长了翅膀一般,于都城中飞速地传开了,民众闻讯皆涌向了从东门通往王宫的大道旁,都想一睹彭铿氏大人的真容。

虎娃已久未归国。实际上自从国战开启时起,他就没有在国都中公开露过面,就算回来过一趟,普通民众也见不着他。百川城之会后,他更是在外远游数年。

但就在这五、六年间,他的威望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盛。绝大部分普通民众并未见过他本人,却不断地听说他的消息。虎娃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野凉城,那时他的声望又达到一个新的顶峰。

而就在这两天,国都中民众又听说彭铿氏大人已突破了化境修为。很多人不清楚所谓化境究竟是什么意思,反正就是出神入化、堪称在世的神灵!传说中的白煞、剑煞、命煞都是化境高人,终年于神山上修炼。

听说了这样的消息,谁都很好奇啊,皆想亲眼目睹活生生的彭铿氏大人。虎娃进了东门没走多远,就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围观了。道路的两旁密密麻麻全是人,大家很自觉地留出了一条可容马车经过的空地,众人皆望道而拜。

虎娃也感觉自己今天有点玩大了,不就是进城找一趟少务嘛,怎么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东门将军的这辆车是不带篷的,只在车顶支起一把遮阳的大伞,虎娃坐在车中,周围的民众能将他看得清清楚楚。

这一路不停地看见有人行礼,不停地听见人们的拜见之声,就连大道两旁的横巷都被挤得水泄不通。马车也不可能走得太快,只能穿过人群缓缓前行,虎娃坐在车中亦不住地向大家连连拱手还礼。

虎娃能够感应到。民众的拜见皆是发自真心,虽多少有种从众的心态,但并非是受人胁迫,他们此刻流露出的情绪是真正地恭谨与崇敬。假如少务见到这一幕,不知会做何感慨,前段时间针对彭铿氏大人的流言四起,但无损虎娃的威望,至少在国都中是这样。

那些流言之所以能散布得那么广、那么快,就因为针对的是彭铿氏大人,假如换成阿猫阿狗的破事。谁又会去关心呢?而彭铿氏大人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声望,那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惊人功业,这一点并没有什么改变。

与其说众人在拜见虎娃,还不如说是在拜见造就了国中诸多功业的那位彭铿氏大人。

虎娃在观察着众人,众人也在好奇地观察他。名震巴原的彭铿氏大人,居然这么年轻!虎娃自啸山君洞府中凿山脱困而出时突破了大成修为,那时他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