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就放下了话筒。电话那头沉默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听到面试官说:“你合格了。”

我又得寸进尺地说:“传真不能伪造,能不能发给我书面通知呢?”几分钟过后家中的传真机开始响了,合格通知书发过来了,确实是哈佛的通知书。看到那个我心里才有了真实感,竟不由得呆住了。也许是哈佛的合格者中有人退出了,不然我真的很难相信自己会被哈佛商学院录取。

麻省理工和哈佛,到底去哪一个呢?我不由得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

哈佛教学的严格程度在申请者之间是公认的。也有传言说日本留学生中间有一半都不能毕业的,还流传说有人经受不住学习的压力而自杀。但不管怎么说,哈佛的含金量和师资力量是世界一流的。

另一方面,麻省理工的教学严格程度还不至于让人自杀,就读的松下员工也有很多,到了那里可以有个照应。况且,除了MBA以外还可以得到工科硕士的学位,也是一流大学,学位含金量也很大。

让我下了最后决心的是妻子的一句话:“男人就应该接受挑战。”经过了艰难的抉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哈佛。既然要挑战MBA,就应该去最最严格的环境中学习。越是严格,我就越有“发奋图强”的斗志。

第2章

人格改造讲座――在哈佛商学院学到的东西

留学第一天体会到的挫折感

在波士顿开始了海外生活

1989年6月,我离开家乡大阪来到了美国。在波士顿机场一下飞机,我就感觉到那里的空气非常干燥,与仍是梅雨季节的日本截然不同。第一次的国外生活终于开始了,我在办理入境手续时不由有些紧张。从机场坐出租车,仅20分钟就到了哈佛大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12)

新学期虽然是九月份开始,但曾留学美国商学院的前辈们都给我建议,让我尽可能早点到学校去熟悉当地环境。就这样,我把家人留在日本,自己先一步来到美国。虽然我以高强度的训练取得了托福高分,其实在英文会话方面一点自信都没有,于是就跟大多数的日本人一样,报名参加了一个叫做ESL的英语夏季集中培训,时间是从6月到8月。

波士顿作为麻省的古都之一,有着可与日本京相媲美的古老街道,当美国还只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并且只有13个州时它就已经存在了.街道两旁都是保存完好的历史性建筑和遗迹,它与纽约和芝加哥不同,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西海岸边的阳光和空气,有的只是宁静的街道。

在波士顿郊外,夹着查尔斯河,南北两岸林立着哈佛大学的周边建筑,都是些颜色厚重的殖民地时代的低矮建筑。有福格艺术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圈。

哈佛大学是这个地区的核心,建于1636年,创立者是约翰·哈佛牧师。1620年,载满清教徒的五月花号到达了美洲这块新大陆,16年后,一所全美历史最古老的私立大学诞生了。校训是“真实”,用拉丁语表示为“VERITAS”;学校大楼的颜色是“深红”。

哈佛大学由4年制的文化学院、行政、法学、教育、设计、神学、医学、牙科、公众卫生以及商学院在内的10个学院组成。此外还有无数的研究中心,在日本比较有名的是赖肖尔(Reischauer)日本研究所。除了各学院共同设立的研究中心以外,还有协助政府政策研究的中心等,可说是汇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研究人员,进行着最高端的学术研究。学校内部有包括图书馆和美术馆在内的大约460个建筑设施。

哈佛的在籍人员大概有5万多人,包括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和短期培训生等,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们在校园内充满自信地来来往往,不由让人感叹这真不愧是世界的最高学府。包括约翰·肯尼迪在内,有6位美国总统毕业于哈佛,同样出身哈佛的还有30多个诺贝尔得奖者,微软的创立者比尔·盖茨(中途退学),以及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斯考特·麦克尼里(Scott McNealy)等,不胜枚举。

哈佛大学占地面积达160万多平方米,校园非常宽广,甚至还有校内小型公车运行。购物中心、餐厅和电脑商店点缀其中,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能在校内买到。为方便带着孩子的人士以及老年人,学校里还有托儿所和老年保健中心。

这里与日本的“学校在社区里”截然不同,用“学校中的社区”来形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