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2/4页)

求援。

急救之中是很难感知精确时间的,只是在按压的空隙,我发现孩子的双瞳回缩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之间我感到手下有了阻力,停下一看心电图,出现了心波,很快变成了窦性心率,随后呼吸恢复了。不长时间,孩子苏醒了,对着老大姐喊了声妈妈。老大姐热泪盈眶,不停地抚摩着孩子的头发。周围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掌声。

可是,好像是老天在考验我们。很短暂的清醒之后,孩子的意识又逐渐丧失了,心电图显示:心率逐渐下降,没有早波,没有颤波,很快变成一条直线,呼吸停止,瞳孔再次散大。

无奈,我行医史上最漫长的一次心脏按压开始了。

我真不愿意,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手下溜走,一个以抢救著称的团队,将自己亲人的生命抢回来后,又丢掉了!

虽然希望渺茫,虽然不知路在何方,但有力的按压和带着母爱的呼吸,始终没有停息。

外院的人员由于过于紧张,静脉通路一直没有建成,也很难帮上其他的忙。所幸,支持我们的是孩子的瞳孔又缩小了。

坚持,坚持按压,

坚持,坚持呼吸。

终于,医院的后援来了。

气管插管,抱球呼吸,替下筋疲力尽的老大姐。

熟练的护士建立了两条静脉通道。钙剂、碱剂、盐水、阿托品、呼吸兴奋剂、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源源不断地进入孩子的体内。部分副肾进入气管。我也有了替换的人员。

可是,心电图上还是一片死静,只有没有散大的瞳孔告诉我们,孩子不想走。

这次按压接近了一个半小时,早已超过常规的抢救时间。闻讯赶来的孩子的父亲,心里已经开始做后事的准备了。

面对那毫无生息的心电,我想起一个刚从北京进修介入回来的医生,急忙联系到他,并请他作好心脏起搏的准备。那是我院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对猝死的患者实行过的技术,这是大家最后的希望了。

我喊道:请快点准备好起搏器,我们不能再让孩子的瞳孔散大。

大家开始了向医院转移的准备。

按压下的奇迹(2)

可是移动中稍一力弱,孩子的瞳孔就要散大,加紧按压,瞳孔又小了。终于上了救护车,在摇晃的车内,大家搀扶着,按压着。下车后很多人都吐了。

进了急救室,孩子的瞳孔仍然安详地紧缩着,又一轮急救开始了。

各种血管活性药,能用的都用了,只求那一点点的希望了。

真的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麻醉师说道:停一下。我们停了一下按压。麻醉师感觉了一下说:我感觉到有抵抗,现在我顺力抱球了。

我们不太敢相信,但是有任何反应,都应该是好事。不久,我按压的手下也有了阻力。赶紧停止按压。这时发现心电示波器上显出了电波,开始有些凌乱,但很快变成了窦性心率。

全场一片欢呼,孩子抢救成功了。

一个小时后,孩子自主呼吸稳定,撤掉人工呼吸。八小时后孩子神志清醒。

这应该是一个医学急救的奇迹:发生在院外;纯人工方法抢救两个多小时;经历现场、转移、院内多种环境,参加人员众多,没有高科技手段。

我全程参加了抢救,又是主要指挥者,复苏后又加班看护第一夜,中间的很多治疗是我平时精心总结和研究所得。

之后,介入疗法兴起,现场救护这种经验性医学没落,我也离开了心爱的循环科。

然而这个病例绝对是我行医史上最成功、最精彩的一次抢救,是不可复制的回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救命的韭菜

阳春三月,新韭飘香。餐桌上那盆绿油油的炒韭菜,芳香浓郁,脆嫩可口,多么诱人啊!谁见了都会馋涎欲滴,夹上几筷的。

我对韭菜还有另一番感情。

说来话长。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江南水乡某公社医院工作期间,遇见一个千载难逢的病例!

初夏的一天上午,有一位农妇抱着她4岁的独生子,匆匆闯进我的诊室,结结巴巴地说:“唉,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真该死,刚才将一把小刀放在嘴巴里玩弄,一不小心,小刀滑下肚了,医生,怎么办呢?”说着,这位年轻的妈妈急得呜呜地哭了,跟着一起来的几位农民,也替她着急,央求医生给想想办法。

“什么样的小刀呢?”我问道。

“跟这把刀一模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