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2/4页)

因此,磨磨蹭蹭地,大军在马韩边界徘徊,整整三天,才进入马韩五公里。就是做个样子。

他这样做,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于禁跟随曹操征战多年,今年快50岁了,官至大汉虎威将军,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想着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当初接掌训练新军,他也不愿意,知道新军参加战争的几率较大。可是,曹操对他的信任,使他不敢不接这个职位。

这次他奉命到汉四郡平倭,他听说倭寇彪悍,武器先进,担心自己打败仗,毁了一世英名。心想只要保住汉四郡,有倭寇骚扰,将他们击退就行。因此消极避战。

这天,于禁率领大军正在马韩边界徘徊,忽然侦查兵来报,说前面发现了倭寇的部队,大约有一万多人。于禁立即下令列阵,准备迎敌。

不久,倭寇的军队出现了,主要是步兵,还有少量的骑兵。他们也在于禁的对面列阵。

此时,于禁的手里掌握着13000名新军,1万名普通汉军,还有当地武装5000人。兵力上的优势使得于禁胆气增强,决心教训一下倭寇。

于禁从望远镜中看见,倭寇队形齐整,前面排列着不少大炮和床弩,有些犹豫,心想此战必定惨烈,伤亡不可避免。但是,事已至此,由不得他退缩。他一面下令长弓和床弩部队准备射击,一面命令骑兵准备包抄倭寇。

汉军官兵们握紧了手中的刀枪,准备厮杀。大战一触即发。

忽然,倭寇阵中出来了两个骑兵,他们打着白旗向汉军走来。于禁示意放他们过来。

倭寇来的是一个军官,另一个是个翻译。那个倭寇军官见到于禁,就向他行礼,态度十分恭谨。翻译对于禁介绍了倭寇军官的身份,说他是他们国王的亲戚。

倭寇军官会一些汉语,虽然不十分流利,但是基本上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个别的地方由翻译补充。

倭寇军官显然对于禁有一些了解,他说道:“尊敬的大汉虎威将军,我国国王非常仰慕大汉的威仪,对于将军您也十分尊敬。我国愿意继续奉大汉为宗主国,每年向大汉朝拜进贡。”说着递上了国书和礼单。

在于禁观看国书的时候,倭寇军官悄声说道:“请大人借一步说话。”于禁会意,在自己的军中也不怕他耍花样,于是挥手让周围的人马退开。

倭寇军官拿出一张礼单,递给了于禁。说到:“这是我王献给将军您的一点薄礼,还望将军笑纳。”

于禁接过礼单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礼单上开列的金银珠宝玉器和其它礼物,价值惊人,是他这一生积攒的家业的百倍不止。后面还有更离谱的,10名美女,其中还有2名贵族血统的!

于禁……

第二百六十七章 惨烈的战斗

于禁小心地问了对方一些关键的事情,倭寇军官都给与了肯定的回答。他代表倭奴国王表示,今后绝不再骚扰汉四郡。他推说以前的侵扰都是海盗和个别地方势力所为,现在倭奴国已经统一了。他们会约束国民的行为。

于禁表示满意,心想:“丞相派自己来,就是要解决汉四郡被倭寇侵扰的事情,现在倭奴国臣服于大汉,而且不会再骚扰汉四郡。自己的使命就完成了,这是最好的结果,丞相也一定会满意。”

于禁打定了主意,笑纳了礼物。

倭奴国的使者,回到了自己的阵营后,派人送来了礼物,军队就撤走了。

于禁一直监视着倭寇的动向,用望远镜目送着他们离开,直到看不见为止。他对官兵们宣布了倭寇臣服大汉的消息,决定退兵。

官兵们本来做好了决战的准备,不知道自己大战后是否能够活下来。现在听说倭寇惧怕大汉,向大汉臣服,自己不用打仗了,可以平安地回家了。队伍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于禁率领汉军开始返回真番郡。

一路上,官兵们兴高采烈地说笑着。军官们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也就不禁止士兵们的说笑了。大军迤逦着,拖拉成长长的队伍,行进在山谷里。这一带的地形是两山夹一谷,山坡上灌木丛生,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他们来时十分警惕,曾派人反复搜索。现在战争结束了。大军毫无防备地行进着。

忽然,随着一阵凄厉的号角声,两侧山坡上箭似飞蝗,滚木礌石密集如雨,汉军毫无防备,死伤惨重。

于禁慌了手脚,指挥着官兵想从原路返回,这才发现,后面早已被原本撤走的倭寇堵住。汉军被包围在宽不过百米,长不过10里狭窄的山谷里。

于禁逐渐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