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很大程度上被外资利用,受其盘剥。合资的合同条款不利于中方,导致外资绝对主导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多数从事非核心部件的配套生产,即使是从事核心部件生产,也多由外方技术人员占据核心岗位,因此合资无法真正引进技术;合资公司享受两免三减税收优惠,国家及地方税收没有得到增长;在相当一部分合资企业中,还以关联结算(高价进口设备零部件、低价出口产品)控制合资公司不盈利或少盈利,故意把账做亏损,把收入转移到境外总部。一些案例表明,国企被外方控股后,上交税费还不及贱卖国资损失的零头,通常还把一半以上的职工赶走下岗——就这样,外资获得了超额利润。

合作应该是平等互利和双赢,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也应自问:“连产权都送给狼了,哪来的双赢?”

因此,本土企业需要控制经营风险、法律风险,才能保证本企业的合理利润。从操作层面讲,这需要有本行业的经营专家与法律专家主刀的谈判小组;从宏观层面讲,与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过招,一方面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法治意识、法治水平的提升,一方面真枪实弹的竞争中,大批的企业会败走麦城,甚至惨遭屠戳。

战争警示:20万合资企业何去何从(3)

这是一切进步都需要付出的代价。

自身经验积累决胜全球竞争

中国企业对抗跨国资本,就要占尽天时地利,保住本国市场,形成自主的品牌与技术。宗庆后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企业管理与营销,为他的工厂塑造本地特色的全员持股、家长式管理模式,用传统智慧与文化迎接“外来合作者”,无论是合作还是对抗,最终他都成功了。宗庆后的启示就是,坚守着中国智慧与文化,适应新竞争时代的要求,对不可预测、充满机遇的未来,去理性尝试。

达娃之争之前,中国民营企业家最大的敌人就是不自信。由于近代中国经济落后,人们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不自信的情况。

现代国家政治侵略会先从思想着手,击溃一个民族的自信;经济渗透与竞争也是同样:打击对手企业的自信,可以争得行业与市场的主导权。

梁启超曾愤然地写道:“西人之侮我甚矣,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官吏之苛黩。其将灭人种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 章,日日言其种族之犷悍,教化之废坠,风俗之糜烂,使其本国之民士,若邻国之民士闻其言也。仁者愀然思革其政,以拯其难,鸷者狡焉思乘其弊,以逞其志。夫然后因众人之欲,一举再举而墟其国,奴其种,而俨然犹以仁义之师自居。”大致意思是说西人辱我太甚,他们想灭哪个国家,由政治家、媒体出面,说这个国家*、全是恶吏;他们想灭亡一个种族,同样由政治家、媒体出面,说这个民族没有文明、道德败坏。然后各国民众听了,仁人志士就想着策动革命,拯救民族,小人就想着乘虚而入了。利用民意就可乘势将这个国家焚为废墟、种族沦为奴隶——而俨然犹以仁义之师自居!

改革开放三十年,又是一次西学东渐,中国人景仰地看着西方文化渗透进来,文学、艺术、资金、管理,并且全盘接受;只是吃的时候有点难受,太不合胃口,比如麦肯锡在中国的战略咨询少有成功的,因为他们的案例库里没有中国企业的案例。

我读外国书读的很少,基本都是看文摘,看中国的专家引用。我的孩子在北大念法律,看外国法律思想著作,经常跟我说,这外国人写东西简直是车轴话,翻来覆去说一个意思,读了半本了,其实就表达了一个意思。比如,中国哲学思想自古以来就是辩证的,但在西方,形而上是西方哲学的痼疾。所以古典哲学和法律思想的著作,对于形而上与辩证,既要破,又要立,论述起来非常的费劲,中国人看了,就认为这简单的谁都懂的道理,这外国人说来说去的,都把人说糊涂了。我窃以为中国人有五千年文化熏陶,是最聪明的;而这个聪明,又被妖魔化为“窝里斗”、不团结、以及自作聪明,但是在欧洲,“决斗精神”与“会耍阴谋”一向是两项传统的美德,并且是贵族品质的美德。“西人”的互相倾轧与明争暗斗的传统可不比中国差。我不认为一个有上进心的民族会没有嫉妒心,倾轧与人事斗争是全人类的本性,绝不仅只中国人独有。

一场胜仗能够掀起一场暴风雨,宗庆后的胜利让中国人民从此知道,面对竞争,我们最缺乏的是理性与自信。

在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中,把跨国公司看成平等的对手,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