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页)

层与二楼之间,在它上面是图书室,图书室上面是谷仓。还有镶着波西米亚小玻璃的高高的窗户,窗与窗之间的半露柱和墙上的圆雕饰。这个三层楼的城堡,下层是架矛和火枪,中层是书,上层是燕麦,这一切显得几分粗野,但十分高贵。

旁边的圆塔却显得凶狠。

阴森的圆塔俯瞰这座简陋而小巧的建筑。从圆塔的平台可以摧毁石桥。

这两座建筑,一座粗扩,一座雅致,不是相互呼应而是相互冲突。两种风格毫不协调,虽然都有相似的半圆形,但是古典拱门饰与罗马式半圆拱是绝然不同的。石桥配得上凡尔赛宫,而它古怪的邻居圆塔却与森林相似,这就好比鬈胡子阿兰与路易十四手挽手。这个整体令人无比惊恐。两种不同的威严相互掺合,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残暴。

应该再次指出,从军事观点看,石桥几乎是圆塔的叛徒。石桥美化了圆塔但同时也解除了圆塔的武装;圆塔得到了装饰,但因此失去了威力,因为石桥使它与高原处于同一平面。从森林这一侧,图塔仍是无法攻克的堡垒,但是从平原这一侧,圆塔却不再是无懈可击了。从前是圆塔控制高原,现在是高原控制圆塔。敌人一旦在高原站住脚,就能很快占领石桥。图书室和谷仓也对入侵者有利,而对堡垒无利。图书室和谷仓的共同点就是书籍和稻草都是易燃物。放火烧掉荷马和放火烧掉稻草,这对进攻者来说毫无区别。法国人向德国人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烧掉了海德堡图书室,德国人也向法国人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烧掉了斯特拉斯堡图书室。因此,在图尔格加建这座桥是个战略错误。

然而在十七世纪,在柯尔柏和卢瓦治下,戈万家族和罗昂家族及拉特雷穆瓦伊家族的王公们一样,认为不会再受到任何人攻击。不过,石桥的建设者们还是采取了几项预防措施。首先是防火。他们在面朝下游的三扇窗户的下方针上了铁钩——这铁钩在半个世纪前还在——然后横挂上一个结实的消防梯,它和石桥上两层楼一样高,这高度已经超过一般的三层楼。其次是防攻击。石桥与圆塔之间有一扇沉重而矮小的铁门。铁门成拱形,靠一把大钥匙开启,钥匙由主人收藏在秘密的地方。门一旦关上,任何撞锤或炮弹都难以轰开。必须通过石桥才能抵达铁门,必须经过铁门才能走进圆塔。没有别的路。

(五)铁门

小城堡因桥墩而地势高,它的二楼与圆塔的三层相仿,因此,为了安全起见,铁门就装在这个高度。

铁门这边是石桥上的图书室,铁门那边是圆塔里那间带有中央立柱的拱形大厅。刚才说过,这个大厅位于主塔的三楼与塔一样呈圆形,长长的枪眼开向田野,从那里射进光线。墙壁粗糙而光秃,石头都露在外面,砌得十分匀称。一个螺旋形楼梯通向这里,楼梯凿在石墙里,石墙有十五法尺厚,所以凿起来并不费事。在中世纪,攻克城地时必须逐街争夺,攻克街道时必须逐屋争夺,攻克房屋时必须逐室争夺,攻克堡垒时必须逐层争夺。从这一点看,图尔格在布局上巧妙、刁钻、苛刻。每层楼之间是难于攀登的螺旋梯,门是斜的,而且不及人高,必须低头才能进去,而低头就等于甘受一律。被攻击者正在门后等待着来犯者。

在立柱圆厅下面有两个相似的房间,分别在一楼和二楼,圆厅上面还有三个房间。

这六个重叠的房间之上是塔顶的石盖,它也是平台,经过一个窄狭的哨亭才能上去。

十五法尺的厚墙被凿穿才能装上铁门,它被砌在石墙中间,镶在长长的拱形曲线中。

当门关上时,门的内外两侧各有六七法尺深的门廊;当门打开时,两个门廊合而为一,形成拱形门洞。

石桥这一侧的门廊下,厚墙上有一个矮门,里面是一条圣吉尔式的螺旋楼梯通向图书室下面第一层的走廊。对进攻者来说,这是一个关口。桥上的小城堡,在面对高原的方向,是一堵陡直的墙,而且桥也在这里中断。一扇矮门上系着吊桥,这是去高原的通道,但由于高原地势高,吊桥放下来时总是一边高一边低,通向称作警卫室的那条长走廊。入侵者一旦占领走廊,就必须强攻那条圣吉尔式的螺旋楼梯,才能上到二楼,才能到达铁门。

(六)图书室

图书室是一个长方形大厅,长宽与桥一致,有唯…一扇门,即铁门。拱形塔门外侧是一扇蒙着绿呢,一推就开的假门。图书室从上到下,从天花板到地板都是一排排十七世纪做工高雅的玻璃橱。室内的光线来自六扇大窗,每边各三扇,都在桥拱上方。从室外,从高原可以通过窗户看到图书室内部。在窗与窗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