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页)

让日本人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两个日本人从身上拿出手电筒,往门楼上照了照。

难怪苗君儒他们没有看到这边有火光,原来日本人用的是手电筒,察觉到有人过来,就把手电筒给关了。

水生说道:“狗一直叫个不停,村里的人一定知道有外人来了。奇怪,怎么没有一个人出来看呢?”

苗君儒也说道:“是呀,是有些奇怪!”

他刚才在过河的时候,见水生故意点了两支松明,并大声咳嗽,目的就是给村里的人发信号。祠堂是一个宗族最神圣的地方,未经本族族长的允许,是不会随便让人进去的。水生是本地人,自然不想让日本人进到祠堂里去找什么阴阳柱。他见祠堂正门大开着,上方挂着一串白纸,心道:莫非村里死人了?

程顺生也看到了,脸色微微一变,拉了拉苗君儒的手,低声说道:“苗教授,请跟我来一下!”

两人往前走了一段路,程顺生指着离祠堂最近的一户人家的门口,低声说道:“苗教授,你看到倒竖在门口的那支扫帚没有?”那户人家的门口,隐约有一支扫帚倒竖在墙边。苗君儒在湘西那边考古的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每当有赶尸人赶尸经过,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把扫帚这样倒竖在门口,为的是避邪。可这里的是婺源,不是湘西,莫非也有这样的习俗?

程顺生接着说道:“我听胡队长说,黄村有一个保长和两个乡丁死在北线了,今晚是头七!他们是战死的,犯凶!祠堂的门一般都是锁着的,这时候开着,就是想让他们自己进去,那门上的是招魂幡!”

难怪村里的人听到狗叫都不出来。传言那些年纪轻轻就凶死在外面的人,冤魂回不了家,便会变成厉鬼。“头七”是厉鬼回家的日子,晚上都会闹得特别厉害。将扫帚倒竖在家门口,厉鬼看了,就知道不是自己的家,也不敢进去。

苗君儒低声说道:“都是国家忠魂,为国而死的,怎么忍心让他们游荡在外面当孤魂野鬼?”

两人退回到祠堂边,苗君儒向水生要了三支香,点燃,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拜了拜,左手结了一个道家的接引手印,右手持香,对着村内的黑暗之处说道:“阴有阴路,阳有阳路,阴阳相隔,互不相犯。祖宗有灵,接你们进堂享受子孙香火!”

苗君儒一边说着,一边向祠堂内走了进去。

招魂幡飘了起来,水生感觉一阵冷风吹过身边,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吓得他赶紧抓住程顺生的手,低声说道:“队长,真的有鬼吗?”

程顺生笑道:“鬼在你的心里呢!这个保长我认得,人很不错。听胡队长说,保长带着几个人,用手榴弹去炸日本人的机枪火力点,没想到把自己给赔上了!是条好汉!”

过了一会儿,苗君儒出来道:“好了,他们都进去了,不会再闹了!”

上川寿明笑道:“想不到你这个考古学教授,还会这些!如果你不做的话,我打算用你们中国人的招魂术,把他们的魂魄引进去。他们虽然是和我们日本人作战而死的,可对我们日本人而言,也很佩服这样的勇士!”

苗君儒暗暗吃惊,上川寿明怎么知道这三个人是战死的?莫非他选择今天晚上来百柱宗祠之后,已经有人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了他,所以他们才这么有恃无恐。那个人到底是谁?

几个人相继走进宗祠。几个日本人拿着手电筒乱照,看到门窗屋梁上方的精美雕刻,不禁发出惊叹声。站在祠堂的厅堂正中,看着祠堂内那一根根粗大的木柱和一扇扇镂刻的门窗,让人感觉到祠堂规模的宏大和壮观。

这座祠堂确实与一般的祠堂不同,有一种普通祠堂所没有的逼人气势。那些鳌鱼吐云和龙凤呈祥的图案,其雕刻手法之精美,不亚于皇家宗庙。若是一个没有什么历史背景的村子,绝对造不出这样的祠堂。

苗君儒望着正堂上方的那块匾额,见“经义堂”三个字的字体浑厚大体,遒劲有力,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下面的落款是润甫,乃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张玉书的字号。他是康熙最为倚重的汉臣,曾任兵部、户部的尚书和礼部侍郎,门下学生无数,是当时朝廷权势最大的人。但他为人谦逊,从不结党营私,这也是康熙倚重他的原因之一。如此位高权重的一个人,居然肯为这样的一座乡村祠堂题匾。这祠堂里,莫非真的隐藏着什么秘密?

苗君儒走到供桌前,见上面摆着水果、三牲祭品和一个元青花大盘。那盘子里没有其他的东西,只有一个约一寸长的黄色小物件。他把那物件抓在手里,感觉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