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2页)

的步兵在山、野重炮的掩护下;开始大举进攻。成群的鬼子兵;端着三八大盖漫山遍野像蝗虫似的向25师阵地扑来。弟兄们利用简陋的工事和天然地形地物尽可能隐蔽自己;等鬼子临近了;才突然猛烈投弹射击;枪炮声、喊杀声回响在古长城的上空。要说双方军队的轻武器:日本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九二重机枪和我军的“毛瑟”步枪、捷克式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相比并不占多大优势;而且三八大盖的口径只有毫米;杀伤力还不如我们的老“毛瑟”。但小鬼子训练有素;个个都想为天皇效忠;死心塌地;而且有重炮。我25师则是在徐庭瑶的极力争取(向南京政府)下;于1933年1月1日在蚌埠由第四独立旅刚扩编而成的;重火器只有二十几门六O和八二追击炮;和鬼子的没法比。再加上鬼子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所以不顾重大伤亡;轮番拼死进攻;我军阵地岌岌可危。

关师长一见此情;急忙改变战时布署;将145团的两个营向龙王峪迅速增援;并增调张耀明的149团集结于古北口;随时准备增援。

上午10时;东北军112师1个团防守的阵地被日军突破;被迫放弃了沿长城的第一线阵地;其中防线的制高点将军楼被日军攻占。

日军在攻克了以将军楼为主的关口之后;即开始全力向龙王峪阵地发动猛攻。145团在戴安澜团长的指挥下;浴血奋战寸土不让。但由于日军从刚攻占的将军楼和其它高地上;用轻重火器攻击145团;致使戴团官兵受到很大损失。而且该团的对外联络交通电话均被日军切断;形势万分危急。关麟征看到这种情况;马上把指挥权交给杜聿明;亲率149团敢死队进攻将军楼。战局很清楚;能否重新夺回将军楼是这场战斗的关键。日军自然也看出这一点;所以凭借有利地势;居高临下拼命抵抗;战斗非常惨烈。关师长决定先占领与将军楼毗邻的几个小高地。要作到这一点;首先要攻占北山;因为从北山到将军楼有一条狭窄的山沟小路;可以直抵将军楼。而日军则以各种火力严密封锁这里;日军由于长期训练;所以各种武器打得都很准;尤其是那种叫掷弹筒的小炮;对我军威胁很大;有的即使打不中;但炸起的碎片也击伤了很多战士(因为25师根本没有配发钢盔)。在血战中;149团王润波团长不幸以身殉国。战士们被日军的火力压缩在山涧里;只能以倒下弟兄们的尸体作掩护一步一步地前进。正在此时;一颗流弹突然击中了关麟征的胳膊;血流如注。经过肉搏;我军攻占了北山;但战局仍非常危险。下午3点多钟;设在关帝庙的25师指挥所又被日军炸毁;对外失去联络。再想夺回将军楼困难更大了;关师长只好决定放弃进攻将军楼;收缩兵力;固守阵地;自己回城治伤;指定73旅旅长杜聿明为代师长;梁恺接任73旅旅长。

下午6时;协防西河镇的东北军突然撤退;杜聿明急命150团前去填补。当天晚上;杜聿明在原址恢复起来的临时指挥所内召集张耀明和梁恺两位旅长会商当前战局。25师参战团队除150团之外都损失惨重;开战之初的兵力数量优势已不复存在;根本不可能再组成新的预备队。如果明天敌军突破我军的某一阵地;就再无兵力支援反击;这样势必造成防线溃败。当前只能作最坏的打算;预设二线阵地;准备撤退。于是杜聿明在请示徐庭瑶之后;以仅有的一点机动兵力:二个预备连和师指的特务连;先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线构筑阵地;以防不测。后来战事的发展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