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 (第3/4页)
大概是明白杨廷和这是想要干嘛了,他感觉点了点头,拿着书信出去了。
宗人府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管理宗室内部诸事。权力说大可大,说小又可以被忽略到毫无存在感。
但是作为皇室能够留在京师的五个亲王,这五人在宗室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
杨廷和的在书信里面直接说了江夏今日于乾清宫无故殴打他的事,这件事从职权的范围上来说,本不应该宗人府去管。
但杨廷和知道,五位亲王接到这封书信以后一定会插手这件事。
原因有二。第一,现在皇上年纪尚幼,不能亲理政事。江夏作为宰执,又身兼太傅一职,基本上就等于无人能够制衡。
作为皇室宗亲,这个时候就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代替皇上行监督之权,这是合情合理的一件事。
第二,这对于五位亲王来说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朱载江登基以前,但凡是有点儿势力的藩王。例如兴献王、宁王等,全都被江夏给弄死了。而自从江夏扶朱载江登位以后,又意识的排斥皇室宗亲参与国政,所以皇室宗亲自从朱载江登基以来,地位每况愈下。
现在好不容易逮着机会来秀一把存在感了,五位亲王怎么可能放过。
莫说江夏这次是在乾清宫动手打的人,牵强附会的说还能和宗人府扯上一点儿关系。就算不是,他们恐怕也不会放过这插手朝政的机会。
ps:宗人府的历史和真实历史有些出入。
第五零二章宗人府传召令(求订阅)
徽王、崇王、益王、周王、裕王。
五王接到了杨廷和的书信以后,的确如同杨廷和的预料一样,把这个视作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如果这件事处理的好,说不多自己这五个人就能够一下取代江夏,从而掌控住大明的朝政。
具体的做法十分简单。
五人只要抓了江夏,带到宗人府进行审查问罪。然后一番折腾之后,再把江夏给放了。接着自己五个人就借口说要监督江夏,向皇上请旨组建一个类似于督查江夏这个宰执的宗亲机构,那么他们就能够在朝堂分一杯羹了。
当然,所谓的向皇上请旨只是一个幌子,具体还是看江夏答应不答应。
而现在江夏有把柄捏在他们手中,只要江夏还不想和整个大明皇室宗亲为敌,那么他就断没有不答应的可能。
五王集体在徽王的家里碰了头,将这件事小心商议了一遍。
毕竟江夏在大明积威太深,他们五个虽然是王爷。但人家江夏还弄死了两个势力最强的王爷呢。所以五个人也不敢贸然对江夏出手。
不过五人好歹也是出身宗室,是从小看着尔虞我诈争斗十分的主。论起阴谋诡计来,这五个已经快长成人精的人,绝对不比大明任何一个老奸巨猾的臣子来得差。
五人算起来,那都是朱载江叔伯辈的。徽王年纪最大,甚至比朱载江大了两辈,是爷爷级的人物了。
要说五人这样的身份,硬是要说皇上年幼,自己身为宗室子弟要帮皇上代掌政事,这都是可行的。只不过是有江夏他们那几个大臣横在那里,他们不敢这样做而已。
五人商议了半天,也没能想到个好法子。
这要对付的人是谁?那可是江夏啊,什么当朝宰执、一品太傅、顾命大臣这些倒还唬不住他们五个宗室子弟,关键是江夏那过往的经历却让他们有些发憷。
细数被江夏弄死的人,号称八虎之首的刘瑾如何?号称影皇帝的张永如何?还有朱佑樘、朱宸濠这些人,又如何?
一个敢在乾清宫殴打当朝顾命的人,仅仅凭借着自己手中的一点儿势力就去找江夏麻烦,恐怕人连正眼都不会瞧上他们一眼。
到时候不仅事儿没做成,这宗室子弟的面子倒是折的一干二净,那可就不划算了。
五王商议到最后,还是徽王提出了一个较为可行的法子。
徽王道:“对付江夏,硬碰硬肯定不行。现如今满朝文武,除了少数几个没有站队的人以外,不是杨系就是江系。硬碰硬的话,恐怕我们五个讨不了好。
借助杨廷和的势力也不行,这样我们就有偏帮杨廷和之嫌。本来我们五个是对的,结果都变成了错的。
依我看呐,对付江夏就得以大义去逼他。”
“大义?”裕王年纪最轻,相对不及其余四王有手段,他问道:“还请王叔说清楚一点,究竟是什么大义。”
徽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