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 (第2/4页)

不世之功!”

“是!”众兵将应了一声以后,纷纷把江夏的命令往下传。

沉默一会儿后,大明士兵极其有默契的回了一句:“马革裹尸不悔,血溅沙场无惧!”

这一声高喝响彻云霄,在场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江夏这才转身对着朱载江的龙撵跪地行礼,高声道:“禀皇上,江夏不负皇上所望,顺利带着大军凯旋归来。此乃皇上隆恩庇佑,亦是大明受苍天庇佑之罩。臣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江夏一说完,在场所有人对都着朱载江跪下,跟着江夏一起山呼万岁。

龙撵之中,被帘子遮住的朱载江掀开帘子走出来。

虽然个子还很小,脸上还带着稚气。但是他却竭力的在作出一副威严的姿态。

只见他走到龙撵前面,挺身直立,左手背负在身后,右手一抬道:“免礼,平身!”

“谢皇上!”江夏高吼一声,然后其他的百姓,官员也跟着高吼出来。

等到所有人站起身来以后,人群之中不知道是那些人突然爆吼了一句:“太傅大人万岁!”

这样呼和,京营的士兵们在前线打仗时没有少叫。如今听见有人这么一吼,不少人下意识的就跟着大声吼道:“太傅大人万岁!”

然后吼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多,包括两边的百姓一般,全都兴奋地跟着大叫着:“太傅大人万岁……”

江夏听后先是微微一愣,继而脸色铁青。

他心里想到了两个词汇。

一是捧杀!二是功高盖主!

江夏走到龙撵旁边,对着朱载江道:“皇上,天气凉,我们先回宫吧。”

朱载江有些疑惑地看了江夏几眼,然后点了点头,坐回龙撵之中。

“太傅大人万岁。”的呼和一直没有停歇过,声音反而有越来越大之势。

江夏回头对高甲和邱文石使了一个眼色。

他们两个都明白现在江夏犯了一个什么样的忌讳。

若是皇上年纪小,不记这件事还好,若是皇上介意这件事,那恐怕事情就糟了。

不过他们二人不清楚,其实江夏更加担心的不是朱载江是否介意的问题,而是风传的问题。

若是京师,甚是说是整个大明都因此兴起一个言论,认为江夏比朱载江更适宜当皇帝,那恐怕事情还会更糟。

高甲和邱文石赶紧对身后的人下令,让他们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允许再喊“太傅大人万岁”。

命令逐一传下去,整个声音这才逐渐消散。

走进京师,送朱载江回到皇宫以后,朱载江和众大臣一起到了太和殿。

在太和殿,江夏重新对朱载江高呼:“吾皇圣明”同时把虎符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交还给朱载江,这是一种仪式,属于凯旋的将领必须走的一个过场。

虎符交接完毕以后,朱载江用他那稚嫩的声音高喝一声:“赏!”

杨廷和此刻走到四方台下,太和殿的正中间。

他拉开圣旨,高喝道:“圣旨下,江夏接旨。”

“臣,江夏接旨。”江夏跪在地上应道。

杨廷和拉开圣旨开始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傅江夏,于朕尚未亲政之时,勤于政事,事必躬亲。逢朝中各大事宜,皆以太傅为倚重……”

这卷圣旨的内容江夏很清楚,但是他现在的心境却跟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他甚至有些希望杨廷和不要把圣旨念完,可是杨廷和却很快念到最关键的一句:“至朕未亲政之期,拜太傅江夏为宰执,决断天下军政之事。”

第四六二章李东阳的教育

吐鲁番和瓦剌联合进攻大明,大明节节败退。此事恰好就发生在江夏不在的日子里。

然后江夏回到京师,第二天就带领他亲自培养的讲武堂全体人员一起亲自出征。

自江夏刚到宁夏中卫,第一封捷报很快就传回京师。

接着战局便发生了惊天逆转,江夏稳住局势,然后一路杀退敌军。

从这一系列的事情当中,大明满朝文武都看出了江夏的能力和重要性。同时也看出了,如今新君幼主之下的大明,极其需要一个年富力强,有能力、有魄力、有威望的人来掌控朝政。

所以当杨廷和说出,册封江夏为宰执时,满朝文武虽然惊讶,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出声质询或者反对。

事已至此,江夏不接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