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部分 (第1/4页)
“很简单?怎么个简单法?”江夏知道自己这次算是问对人了,他从望京回京师的路上一直就在想如何应对,但就是没有想到任何好的办法。
但是没有想到,杨一清一张口就是,“都很简单”。
杨一清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说道:“办法就是一个,移祸江东,借力打力。”
“移祸江东?借力打力?”江夏眉头微微皱着,问道:“岳父大人,能不能说明白一点儿?”
杨一清站起身来,说道:“为父先去如厕,你自己慢慢想吧。”
江夏点了点头,然后仔细思量着杨一清这句话。
这一边想一边等,足足一炷香的时间,杨一清竟然都没有回来。江夏站起身来,准备去找一找杨一清。
茶馆的掌柜走过来,对着江夏行了一礼道:“客官,杨大人让我转告你,如果你找他的话,那他已经走了。他让你顺便把茶钱给结一下。”
“走了?”江夏微一错愕,然后隐隐有些不安地问掌柜:“茶钱多少银子?”
掌柜看了江夏一眼,态度谨慎地说道:“八……八百两银子。”
“八百两?为什么?”
“因为杨大人提前预定了未来一年的茶水。”
江夏一阵无语。他自然是不可能随身带着八百两银子的,最能将手上一枚玉扳指递给掌柜的暂且抵押,晚一点儿他再派人来赎回。
在回逍遥山庄的时候路上,江夏还是在想杨一清那八个字:“移祸江东,借力打力。”
想到最后终于有了一点头绪,不过江夏却觉得自己想到的这办法恐怕是有些无耻,也不知道杨一清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不过最后江夏想了想,对于一个连自己女婿都坑的人,还能指望他能想出什么光明正大的手段?
江夏当即决定下来,就用自己想的那一招。
次日,大明日报硕大的标题,上面写道:“宰执江夏亲口所言,今生最敬之人,惟介夫先生耳。”
然后报纸的下面,写了一长篇江夏对于杨廷和各种敬仰,各种钦佩的话。
这份报纸被杨廷和看见了以后,杨廷和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叹道:“就这样就想破我的局?这未免也太小瞧老夫了吧。”
杨廷和立刻命人撰稿,送到了大明日报。稿子的标题就是:“当朝顾命煮酒论英杰,千古以来谁可与江夏齐肩?”
江夏看过以后,又立刻在报纸上回复对杨廷和的敬仰。
两人这么一来一回,足足占据了大明日报连续十天的头版头条。
而杨廷和这才发现了一件事,原本他是在发力捧杀江夏的。但是现在却一下变成了他和江夏在互相吹捧,京师里面已经慢慢开始在有杨廷和与江夏相互吹捧的言谈了。
不过不管是吹捧还是其它,至少京师的百姓都看出来了,江夏和杨廷和关系原来是很好了。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什么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我呸!你见过这样相互夸奖,相互欣赏的对手吗?
当然,杨廷和很快反应过来,所以干脆就不回应了。
杨廷和这一不回应,江夏立刻加强了攻势。他以一篇《初识介夫先生》为题目,开始述说杨廷和对他的影响,以及杨廷和对他的照顾。
然后再以《和介夫先生》同朝为官,来继续述说。
那感情之真挚,感激之深切,通过那洋洋洒洒的文字,让满京师的百姓都感受到了。
就在江夏把这种印象加深到最大,情绪推到最高时,江夏终于祭出了他那一篇《请不要让我敬佩的人难做》。
在这篇文章里面,江夏非常直白地点出来了,大明的一些官员,刻意拍他的马屁。
有给他树碑立传的,有给他雕像建庙的,还有给他著书歌功颂德的。
他在文章中表示,由于杨廷和大人一向对他很照顾,很提拔。所以吏部的人,会以为杨廷和大人喜欢下面的官员这样做,从而给这样做的官员们给予吏部绩考时的优考。
江夏表示,这令杨廷和大人很是烦恼和为难。
因为不给优考,官员们会认为他对江夏可能会有什么不满,但是给了,又引起了天底下一股不良的风气。
所以江夏在文章里直言点出。
今后谁要是再这样做,就建议吏部将其人立刻罢官免职,永远不得录用。
罢官免职,永远不得录用。
这句话原本江夏是不能说的,说了就会有越权的嫌疑。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